|
那么,在寿险利率改革大势所趋的背景下,保监会怎样在确保行业经营优势、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改革寿险利率?在静候保监会关于利率改革的过程中,保险公司又该做好哪些准备以应对未来传统产品销售面临冲击的风险?
⊙本报记者 黄蕾
保险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加息、减税双箭齐发的压力下,寿险行业俨然成为深受影响的行业之一。
最直接、鲜明的变化是:一年期定期存款税后收益率(3.1635%)已超出保单定价利率(2.5%)上限近66个基点。这无疑对保险产品尤其是传统寿险产品的销售带来不小的冲击,保险产品的吸引力或将相形失色,从而导致保费向其它市场分流。
就这一市场热议话题,本报特邀生命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李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英国卡斯商学院精算学与保险系教授Enrico Biffis,共同探讨保险业探索利率改革的可行性与操作性。
李钢:
保险业需构建联系利率制
在寿险利率改革这个问题,市场人士普遍持有两个观点。一种是全面放开保险利率或逐步全面放开利率,各保险公司根据自身经营需要确定投资结算利率,监管层基本不再介入调控;另一种是联系利率制,即通过绑定长期固定收益投资产品利率(五年期国债或银行利息)确保保险经营的优势地位。
“我的观点是,参照香港联系汇率制,内地保险行业可建立保险联系利率制,即通过绑定保险行业定价利率与银行利率,确保保险预定利率永远高于银行利率。”生命人寿总经理李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明了支持第二种观点的态度,他并不赞成第一种“全面放开保险利率”的观点。
他建议,结合行业现状,当前的保险利率可采用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0bp的定价方式。在李钢看来,保险行业建立联系利率制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扭转当下保险利率低于银行利率的被动局面、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保险行业良性发展。
保险利率高于银行利率已构成投保人购买决策的关键依据,但保险利率低于银行利率的现实,跌破了投保人对保险产品的心理期望,造成不少公司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保现象。
“这种不利局面已对保险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使部分传统产品经营陷入了相对被动的局面。”李钢分析说,联系利率制可使保险利率相对银行利率永恒居于优势地位,通过保险投资相对于银行投资的对比优势,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
之所以不赞成全面放开保险利率的观点,李钢的理由是:放开保险利率可能会给保险行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保险行业目前2.5%的最低保证利率客观上对保险行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放开保险利率,将会造成两大后果。
“第一个后果是,大型保险公司基于既有优势地位和相对雄厚的资金积累,通过不计成本的低价产品抢占市场,过度提高预定利率,通过预定期限内的亏损经营来挤压中小型公司进入市场的机会,形成对行业的相对垄断局面,强者恒强,不利保险行业全面发展。”他进一步解释说。
至于第二个后果,他认为,会造成部分新兴公司为确保或争取市场份额,也通过低价亏损经营,以追求短期效应的非理性市场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形成恶性竞争局面。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必然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并将增加监管难度。
“当保险利率在市场竞争中被抬高至不合理的水平后,在未来的加息通道中,保险公司将承受较大的利差损,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造成负面影响,无法保证对客户的公平性。”因此,李钢坚持认为,放开利率既不利于保险业又快又好的做大做强的大政方针,也不利于行业监管,并为行业长远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庹国柱:
放开管制实行浮动利率
加息、减税带来的冲击让保险业内费率市场化的呼声迭起,首都经贸大学金融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建议,放开对传统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管制,实行浮动利率。
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投保人或者消费者的回报率,主要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设置的。庹国柱分析说,预定利率保险产品的缺陷是:当银行利率收益曲线呈持续上升态势时,容易引发退保风潮;当银行利率收益曲线呈持续下降趋势时,保险公司面临化解利率风险的严峻挑战。
如何化解预定利率引发的利率风险,庹国柱教授对此研究多年。他提出的浮动利率的基本思路是:保单承诺的利率是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而上下变动,即以银行公布的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基准确定回报给客户的浮动利率。当银行升息时,计入客户的回报也同步上升,当银行降息时,计入客户的回报也同步下降。
“或者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保险公司在保户签订保险合同时只承诺一个首期预定利率,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两年,一年或两年后,保险公司再根据市场利率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庹国柱教授另举例说明。
庹国柱最后建议,无论最后采用哪个改革方案,可以肯定一点的是,监管部门应该放开管制手脚,将重心从制定利率游戏规则转移至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上。
■海外观点
Enrico Biffis:
提高上限应循序渐进
当国内各路专家在为中国寿险费率改革建言献策之时,来自大洋彼岸的英国卡斯商学院精算学、保险系教授Enrico Biffis,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着这一改革的进程。
初识Enrico Biffis教授,是在今年4月他来南开大学讲学时。虽然只能说上几句简单的中文问候语,但只要一提起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Enrico Biffis就能滔滔不绝说上一个小时。
“不少长期寿险产品在中国卖得很好,但也有很多风险;一旦产品卖出后,定价就不是主要问题了,风险管理才是关键。而这方面,欧美保险行业积累的风险管理经验和教训,都值得中国借鉴……”他对中国寿险产品的客观、理性分析,令记者记忆犹新。
那么,在中国寿险利率改革大戏上演前夕,这位熟知全球寿险市场的Enrico Biffis教授对此又有何建议?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记者向Enrico Biffis教授发出了电子邮件。三天过后,教授便将他对中国寿险利率改革的看法以邮件方式答复了记者。
《上海证券报》:在中国进入持续加息通道的背景下,传统寿险产品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对此,中国保险业的最高监管机构中国保监会的改革快鞭即将落下。对于调整寿险预定利率,您有何建议?如果保监会决定放开保险预定利率,您建议全面放开还是应逐步放开?
Enrico Biffis:在我看来,中国保监会可能考虑逐步提高保险利率的上限,而不是选择全面放开。
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中国政府此次打出加息、减税的组合拳,试图想把部分消费者从过热的股市中分流开。在这个调控过程中,保险产品不应该成为受害者,因为它们的确是一个让个人存款保值并稳定价格的工具。考虑到金融体系中流动性过剩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提高寿险产品利率的上限应该循序渐进。
事实上,银行存款净收益率与寿险产品利率之间的差距拉大,对以保障功能为主的寿险产品,确实会带来较大冲击。另外,开发和推广具有较大保障功能的长期寿险产品,可以更好地应对目前的利率变化。
《上海证券报》:在保险利率改革这个问题上,国外成熟保险市场有何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在国外,如遇到宏观调控、资本市场变化,保险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如何进行调整,以维持保险产品的吸引力?
Enrico Biffis:在如何应对市场变化进行调控或如何防止金融系统出现不利的态势,国外保险监管部门同样谨慎待之。我认为,在面对寿险预定利率改革问题上,中国保监会的谨慎态度完全可以理解。因为,类似寿险预定利率调整这个问题,对整个保险行业的影响意义深远。
在其他国家,人们对市场上的投资类产品往往热情很高,这可能会使保障型产品的价值黯然失色,也抑制了保障类产品的发展。这一点也是中国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都应该注意的问题。(黄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