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众多上海艺术机构都在为“上海当代”国际博览会准备“外围展”,试图借地利之便吸引来上海参观博览会的国际藏家的目光。在与博览会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仅有一箭之遥的“俏江南”延安路会所,届时将有一个展览值得特别关注,那就是新成立不久的画廊140m2推出的《幻园》。
《幻园》的特别,首先在于它是一个装置艺术展,由8件展品组成:1.25米和0.72米的太湖石各一尊,一片2.3米的大叶子和5片小叶子,陈列在会所小院里的草地上;其次在于这些装置的材料,都是用颜色各异的硅胶翻制而成;再次则是作品的作者,张建君和芭芭拉·艾德斯坦夫妇。
张建君是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画坛活跃的青年艺术家,参加过1989年那著名的现代艺术大展,上海美术馆恢复后的第一任学术部主任。他80年代末移居美国,而芭芭拉,则是他的美国妻子,主要从事装置与雕塑。《幻园》正是他们珠联璧合的作品。140m2还将在他们位于复兴路的画廊本部,展出他们夫妇俩的另12件作品:张建君的8件作品包括绘画、在绘画或照片上做的装置,以及用硅胶在古陶器上翻制的雕塑作品;而芭芭拉,则是4件小型装置,用滴水的细铜管缠绕在中国园林石上或铜制的叶片上,分别置放在由火星、天空、黄山与西湖的照片制作的背景前。
以张建君而言,《幻园》属于他的《中国篇·新古董》系列,其灵感源自他在美国为博物馆修复古董的经历;而他的绘画、照片,都是在上海的旧建筑图像上,加上后现代的线条,这些都属于他的一个庞大的系列《过程的瞬间·上海计划》。在修复古董时,他发现用后现代的线条来改动那些古陶罐的经典造型,可以带来时间交叠历史错置的感觉;而1995年重回故乡时,眼看上海城市的大规模拆迁与新建,则触发他创作了《过程的瞬间·上海计划》。张建君把“时间”当作创作的素材,来回应我们这个时空交叠、历史交叠的“全球化时代”。
有趣的是,他发现了后工业时代的材料硅胶,用这个来做被改动的古董陶罐,再发展到翻制太湖石、制作枝叶。他告诉记者,硅胶可以注入鲜艳的色彩,可以还原陶罐或者太湖石的表面纹路与粗糙的质感,在灯光照射下晶莹如玉,有很有趣的效果。
张建君近年来在美国和上海两地奔走,作品多次参加上海、广东、深圳美术馆的大展,但是和国内的画廊合作还是第一次。140m2画廊负责人刘英梅女士向记者透露,画廊虽然新开,但定位在国际化,将致力于向藏家推出像张建君这样的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家。《幻园》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