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花了几十年时间才明白:虽然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IT行业正一路高歌,然而,人类社会最大的进步并不来自于这些发现和创造,而是来自于消弭不平等的努力: 民主制度、健全的公共教育体系、高质量的医疗保健、广泛的经济机会———消弭不平等始终是人类最大的目标和成就。
造物主赋予每个生命以同等价值,可现实中某些生命养尊处优,另一些生命却被无情弃置。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公告说:在一些落后地区,每年有数百万的儿童死于麻疹、疟疾、肺炎、乙型肝炎、黄热病以及从未听说过的新型传染病,但是,那些价格还不到一美元的救命药剂,却无法能送到他们下垂的手中!
答案很简单,也颇无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拯救贫弱儿童是一项没有利润的工作。那些感染了新型传染病的儿童,他们的父母在经济上一贫如洗,在政治上无从发出声音,而无远弗届的网络对他们而言只是一种奢侈。
有人曾假设:如果比尔·盖茨不小心把1000美元掉在地上,从理论上说他不应该去捡,因为弯腰的4秒钟已经够他赚回1000美元。而现实生活中这个惜时如金的人,为了给那些绝望的人们传递救命的一美元药剂,却不惜一掷万金。他决定将个人财产的95%投入慈善事业, 并计划提前到2008年退休,全身心从事义工。自股神巴菲特承诺加盟,盖茨基金会的资金总额已近700亿美元, 成为全球之冠。
盖茨无意于炫耀和挥霍钱财,因为他明白,每个人的存在都被赋予特定的使命。他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有责任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
他同时认定, 阻碍世界进步的,并非财富的差异,而是人心的距离。 即便享有了互联网和24小时新闻直播的便利,但要让人们真正守望相助依然十分困难。每当灾难发生,地方官员总会召开会议,承诺调查,找出原因。可是如果他们敢于面对真相,就会发现:其实有99%的灾难是可以被预防的,可是这些灾难还是成千上万次地不断在各个角落发生。如果没有及时的披露,那么这些事件很容易被屏蔽; 即使人们亲历或目睹了事件过程,恐怕也很难持续关注。因为世人的血液中少有帮助素不相识者的基因,那种无因之爱世人都很陌生。故此,在天灾人祸面前,我们常转过脸去,那些曾使万千生灵涂炭的灾难,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忘却……
几年前,在瑞士曾召开全球健康论坛,议题与拯救几百万条生命相关。令与会的比尔·盖茨非常遗憾的是,这个论坛乏味之至,甚至无法听下去……,之前微软刚发布了某个软件的最新版本,令全球网民欢呼雀跃,而网民们高涨的热情与这个缺乏呼应的健康论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为什么人们不会为能够拯救几百万生命而激动喜悦?盖茨的结论是,除非你能够让大家看到或者感受到行动的影响力,否则你无法使他人激动。
的确,行动是最好的宣言。如果我们能努力建构起更为人性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如果现有的市场规则,能让更多的人从中公平获利,至少能保障起码的生活; 如果所有纳税人的钱,都被规范地用于符合纳税人利益的地方;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既可以帮助穷人,又可以为商人带来利润,为政治家带来选票,那就找到了消弭不平等状态的有效途径。
今天,低成本个人电脑以及互联网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交往距离,信息交换的速度空前加快。可迄今为止,全球每六个人中只有一人有条件上网,大多数富于创造的人们,仍无法获得高科技的帮助,将他们的天赋、想法和苦难与世界分享。
但盖茨和微软的创造,终究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能将人类的同情心传递到更远的边界,去终结那些极端贫穷和非恶性疾病的死亡。它还极大地强加了怀有共同理想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机会,去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千古难题———饥饿、贫穷和绝望。
盖茨的母亲生前曾不断督促他要为别人做更多的事:“对于那些接受了许多帮助的人们,世界对他们的期待也更多。”
盖茨不仅身体力行, 也曾与世界各地的学生共勉:最优秀的人才是否在致力于解决世界上最严重的不平等问题?富有智慧、过着优裕生活的哈佛学生,是否从那些最穷困的人身上学到了些东西?世界性的饥荒、清洁的水资源的缺乏、无法上学的女童、死于非恶性疾病的儿童……这些问题并非考卷上的答题, 必须用行动来回答。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过:“你怎样信仰,你就怎样生活”。无论理性多么强大,我们依然生活在不确定之中,而惟一能够战胜这种不确定的,绝非高深精妙的理论,而是人类平等合一的信念和行动。
对此,盖茨有极为清醒的认识:光有网络还不行, 惟有爱,才能让世界实现真正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