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时事
  • 7:观点·评论
  • 8: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8 月 2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专栏
    你也被挑逗性手机短信骚扰过吧
    一个手包设计师的 环保理念
    书,不该住在私人家里
    光有网络还没法真正联通世界
    消失了的银行家时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书,不该住在私人家里
    2007年08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葛红兵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

      有个朋友来我家,见我书房的书明显减少了,原来有24架,从地板到天花板的书,满满的,现在少了很多。哪里去了呢?捐赠出去了。现在,我每个季度都不断地捐,我还要继续捐赠下去。

      朋友问,“我写的书,送给你的,你捐了么?”我说,“也捐了!”她很生气,认为我看不起她的书,没有藏好她的书。其实,她的想法是何其地错误呢。一本书,赠给我个人,放在我个人的书房里,只是我一个人看,但是,赠给图书馆,给那些孩子们看,它会得到更专业的管理维护,会得更多的读者,也许是一百个,也许是两百个,很可能还更多。

      想想从前那些私人藏书家的故事吧。旧时江浙有很多极富盛名的藏书大家,他们一生万金散尽,到处收书,集书,藏书,可是到最后还不是流失了?能完整保持下来的,几乎没有。在我看来,他们把书收到家里秘藏,非但没有保护好那些书,反而是让那些书明珠暗投了———明里是爱书,实际上是封锁了书,让书坐了牢。一本书见不到读者,就犹如一个热爱自由的人坐了牢房啊。

      想起少时无书可读,到处借书的事情,我就觉得,书住在私人家里,实在就如同一个爱好旅行的人,收起了行囊,放弃了车票,过起了定居生活一样。一个旅行者要永远行走在路上才好,一本书也要永远在不同的读者手里流转才好。

      关于书的事情,我最近想了很多,有些书对我来说来得不易。比如那套《鲁迅全集》是当年我在海门苦闷彷徨无地容身之时,刘延池老先生垫资,帮我从海门新华书店淘来的。当时,初买的时候缺两卷,刘先生以接近70的高龄,一个人拎着那么重一捆书,跑三里多路,给我送书来,这份深情,怎么能忘呢?刘先生已经过世,此书,已是我和他唯一的联系。我的书橱里有很多的签名本,高行健的签名本,贾平凹的签名本,我的导师曾华鹏先生的签名本,我的朋友邓一光、张执浩等等,还有很多青年作者的签名本,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很珍贵的。

      其实,占有书,和拥有知识并没有什么对应的关系,占有书,更和拥有对知识的渴求没有关系。更进一步说,占有书,和拥有属灵的生活也没有关系。让书去旅行,去它的美地———更多读者那里,这才是对书的尊重。

      我还会不断买书,集书,然后不断地捐赠。这样做,有属灵的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