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环球财讯
  • 8:时事·国内
  • 9:信息披露
  • 10:路演回放
  • 11:时事·海外
  • 12: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产业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公司调查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2版:时事·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2版:时事·天下
    需求不断攀升 2030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将超亿桶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停止独立存管银证转账业务及银证通业务的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需求不断攀升 2030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将超亿桶
    2007年08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沙特炼油厂 资料图
      海上油井 资料图
      沙特阿拉伯国有的阿美石油公司(简称“沙特阿美”)近日发表报告说,到2030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量预计将达到1.16亿桶,这一数字比2006年8487万桶的消费量增加了34%。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预测,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将是亚洲和中东地区。

      专家指出,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将导致油价飙升、进口国竞争加剧等问题,更让人担忧的是能源争夺战可能会引发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此外,飞速上升的能源消耗量也将给环境带来更大负担。

      ⊙本报记者 李雁争

      根本原因

      经济强劲增长引发需求攀升

      沙特阿美报告指出,到2030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量预计将达到1.16亿桶。2006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量约为8487万桶,但随着世界经济强劲增长,这一数字正在快速攀升。

      IEA报告预测,到2012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由今年的8640万桶增至9580万桶,年均增加190万桶,增幅2.2%。这一预测是基于全球经济年均增长4.5%的假设作出的;如果2012年前全球经济年均增幅降至3.2%,日需求量可望减少200万桶左右,但这也仅仅是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超过产能增长的临界点推迟一年而已。

      对于供应问题,IEA预计,石油及天然气的前景非常悲观,可能在短短数年内就将无法达到维持全球经济增长的必要水平。其中,作为全球能源系统安全调节阀的欧佩克剩余产能在2010年之前将一直维持在有限的尴尬水平,到2012年则将萎缩至最低限度。届时所有成员国的剩余产能加在一起只相当于全球需求的1.6%。

      到2012年,非欧佩克产油国的石油日供应量将由2007年的4998万桶增至5256万桶,这一速度要低于2001年以来的增长水平,并且只有预测需求增速的一半左右。

      7月以来,国际油价多次突破70美元。但是,目前原油价格与经过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的27年前高点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按照5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推算,1980年4月创下的原油高点价格相当于每桶101.26美元。

      IEA报告称,油气价格压力看上去未来数年还将继续存在,如果经济增长步伐缓于预期,或还可能提供一丝喘息之机,但是显而易见,如果需求曲线本身不发生变化,油价新高将在未来几年内见到。

      国际关系

      利益纷争考验各石油需求国

      供应紧缺势必使得进口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过去10年间,为了获取更多石油,包括中国石油公司在内的各国石油公司一直穿梭在全球各地。仅在2006年,中海油以27亿美元入股尼日利亚一处油田区块;中石油承建的中哈石油管道投产。

      对此,美国曾一度发出强硬的声音。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其主要能源需求品石油每天消耗近2000万桶,其中2/3依靠进口。

      日本贸易振兴会也曾发表报告,提醒日本石油公司对来自中国的竞争给予足够重视: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到2020年会比目前水平增长一倍,届时中日两国在国际市场上将出现激烈竞争。

      而与中国同是发展中大国的印度,也进入了能源需求的“饥渴期”。为了印度高速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印度一系列外交举措越来越向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倾斜,而且越来越务实。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阿亚尔在今年新德里举行的国际石油年会上声称,“印度的能源缺口必须依赖加快海外开发来解决。”

      对于石油进口国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英国广播公司委托进行的一项全球性调查则发现,约73%被调查对象担心能源争夺战最终会引发国与国之间的冲突。

      “能源之争绝不是随机发生的或互不相关的事件,而是一个更大的、相互联系的地缘政治体系的一部分,它把我们拉入一个更加相互依存,也更加动荡的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宋随军说,“这种大国之间的利益纷争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今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压力。”

      环境问题

      大量气体排放加剧全球变暖

      沙特阿美报告还说,尽管全球正在加快对替代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但在未来20年内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世界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新型能源所占的比重将不到15%。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2030年能源展望》报告则进一步提出,生物燃料的产量将迅速增加到200万桶/日,占全部石油供应的2%左右;核能占全部石油供应的1.5%;风能和太阳能的增长最快,预计年均增长10.5%,到2030年也仅占全球能源需求的1%左右。

      由于清洁能源的比重太小,对传统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势必带来严峻的环境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气候变暖。7月,世界卫生组织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会议,讨论全球变暖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与会专家警告说,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气候变暖将对亚太地区民众的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专家警告说,全球变暖会引发旱灾,造成粮食减产、加剧部分地区民众营养不良的问题;沙尘暴和山火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洪水则会增加溺水和传染病造成的伤亡人数。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说,亚太地区已深受全球变暖危害。全球变暖直接或间接导致亚太地区每年7.7万人死亡,约占全球因此问题死亡人数一半。而这一数字尚不包括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死亡人数。

      出席会议的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主管尾身茂举例说,气温上升程度与新加坡患登革热病人数增长具有相关性。1978年新加坡平均气温为26.9摄氏度,20年后气温升高到28.4摄氏度。在这20年间,新加坡登革热病例报告数量上涨10倍;此外,疟疾首次蔓延到不丹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些地区。这种疾病以蚊子为媒介,过去无法在这些较冷地区传播,而现在这些地区气温升高,疟疾由此出现。

      ■新闻观察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能源成本考验

      ⊙本报记者 李雁争

      

      本报曾在昨天报道了中、俄、韩、日开通“黄金水道”的消息,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东北亚、以及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而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早有国外经济学家预言,2030年,中国的综合实力将超过日本。国内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强的经济体!”

      对于这个令人兴奋的预言,专家认为,仅从目前严峻的国际能源供应形势来看,这个估计过于乐观。资源成本上升,以及因此导致的连锁反应,都将成为中国在未来23年必须面对的冷酷考验。

      

      2030年中国或超过日本

      今年5月,“欧元之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在《全球化时代中的世界经济改革》报告中预言,2030年,中国的综合实力将超过日本。到2060年,中国的GDP将超过欧洲。他分析说,中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成绩,长时间中国保持9%以上的年增长率,最近4年中国的GDP更连续呈现两位数的增长。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得益于稳定的政治格局和利率政策、较高的储蓄利率、丰富的人力资源、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引发的出口需求的激增。

      而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林毅夫则在更早的时间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强的经济体!”他说,到203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就相当于美国人均收入的20%,中国人口是美国的五倍,中国的经济规模当然就跟美国一样大了,假设货币升值的话,中国的经济规模很可能是美国的1.5倍到2倍。

      他认为,无论从宏观经济发展史还是近年经济发展的微观数据来看,中国都具备跻身经济强国最前列的实力,中国经济已经摸索到一条复兴的道路,很可能在未来20年、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继续保持经济7%到10%的增长。

      林毅夫还曾说,到2030年的时候,全世界财富五百强的大企业当中,应该至少有一百家是华商企业。2002年财富五百强的企业当中192家是美国的企业,占世界五百强企业当中的38.4%;2002年的日本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规模的15%,有88家企业在财富五百强之中,占17.6%。因此,2030年,如果中国的经济规模和美国的经济规模平分秋色,那么财富五百强的企业当中有一百家,也就是20%是中国的企业。

      

      成本上升阻碍经济发展

      对于经济学家的乐观预期,一石油公司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它首先要建立在能源成本固定不变的基础上。

      仅以蒙代尔眼中可以被超越的日本为例,经历过三次石油危机,该国在能源替代战略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从2000年起,日本太阳能发电量一直居世界首位,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64万千瓦,占世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的50%,并计划到2010年达到482万千瓦,增加约7倍;日本的风力发电量居世界第三位。有关方面预计,到2010年,日本的风力发电可能将达到200万千瓦。

      但是,由于配套政策不到位,中国的太阳能、风能还远远没有形成产业。IEA的报告认为,随着中国石油需求的增长,到2030年中国原油进口将从现在的每天300万桶增长至1200万桶,对外依存度达到80%。此外,由于技术含量高,日本的能源使用效率也高于中国。

      国家信息中心牛犁表示,以上差距说明,如果油价在未来几年持续上升,中国超越对手的时间很可能会推迟。

      而据国资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423家国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利润在高位上继续攀升,达到5558.5亿元,景气度指数达83.11%,是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对此,专家认为,以上成绩部分受益于上半年原油价格同比下降,这恰恰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一旦原油价格上涨,国有重点企业的利润增速会受到负面影响。专家分析说,国有重点企业是最有可能成为世界五百强的中国企业。如果原油价格确实会在2030年前突破101.26美元/桶的前期高点,国有企业必须尽快提高技术含量、降低能源效率,以便在2030年时占据主动。

      

      资源短缺促使粮价上涨

      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民营和外资企业在过去30年中的成绩更多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但是,这一优势可能在2030年前消失,而且,它到来的时间会比我们预期的更早。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夏业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着粮食价格上涨,劳动力资源涨价的潮流已经悄然到来。最新消息显示,从9月1日起,内地815家麦当劳餐厅的大部分员工将全面上调工资,涨幅在12%至56%不等,平均增长达30%。这是麦当劳进入内地市场17年以来首次大规模大比例提高员工工资。

      在经济发展史上,亚洲另外两个重要经济体日本和韩国也都有过这样的阶段。随着粮食价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开始全面上升。

      而本轮粮食价格上涨与石油资源短缺密不可分。由于很多国家在汽油内添加乙醇,把大量玉米用来生产生物燃料乙醇。原本种植大豆、小麦的土地转而种植玉米,植物燃料用于发电,势必造成大豆、小麦价格上升,而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饲料价格上涨,接着导致鸡和猪肉价格上涨。此外,原油价格所导致化肥、尿素等农资成本上升,也进一步推动粮食涨价。

      据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石油天然气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最新发布的预测报告中称,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位徘徊的情况起码会持续到2012年。如此看来,随着油价、粮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通道才刚刚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