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证券
  • 7:时事·海外
  • 8:特别报道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12: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专 版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QFII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私募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互动
  •  
      2007 年 8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财富人生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财富人生
    第二战场的开辟
    否认通货膨胀不利于解决问题
    集体躁狂的嘉靖楼市
    别拿硬币不当钱
    靠劳动吃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别拿硬币不当钱
    2007年08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任健

      

      在上海的路边很容易捡到一毛的硬币,这在我的中学时代可以买一碗阳春面加半根油条来打发一顿中饭。在美国的加油站,一个老头絮絮叨叨地向我抱怨着当年一个quarter(25美分)跑遍世界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就我的见识范围,没有哪个国家的钱不是越来越不值钱的。

      所以人们越来越不拿小钱当钱,尤其不拿硬币当钱。但是对待硬币的态度包括如何扔如何捡,美国人和我们却大有不同,有些只是习俗,有的却涉及价值观。

      我曾在夏威夷沿着夜色下的海滩便道散步,看见一个老人依次在一个个公用电话亭里搜寻什么。走近时我看到他从电话箱下方的退币口摸到了硬币,手里哗啦啦地已聚敛了一把。作为旅游者的我正想找些收藏,第二晚如法炮制,竟也摸到了十多枚。我从没打过那种投币电话,不知投进quarter打不完会否退出找零。但如果不是,那些硬币又是怎么回事儿呢?有一份还是四五个整齐地摞在机器的顶端,像是和女友臭聊时那种意识流动作。

      后来我到纽约给一些投资房产的朋友帮忙,最惊喜的就是打扫房客退房后的房间。在沙发和暖气的下面和背面、屋角的地毯缝里、壁橱角落里,可以扫出很多硬币来,一套房里找不出十个八个就算见了鬼。随后我在清理并重新装修波士顿的一套住房时破了纪录,1分、5分、一毛的加起来共190分,还有1毛钱加币。在美国呆长了,就连这也不觉得稀罕了。在超市门口,常见一些人为腾出手来往车上搬东西,把店里找的硬币抛洒一地。

      一分钱的红铜色硬币是这么微不足道,美国人却并非在任何场合都不在乎它。在餐馆结账是精确到分的,店家决不会不找零哪怕只是一分钱。你可以把找零扔到特设的小费瓶里,但你决不可以只付整不付零;在99超市,每件商品都是99分,加上税就是101分,你如果付2元出门把99分硬币撒手一扔了之,没人见怪,但没见过谁只付1元就走人的。店家也没什么不好意思讨这一分钱,你要是只付1元,店家就会指着电子标价器向你示意,是1.01元!你丢得起那人吗?在超市里排队付款,店员不会不找零,而你还不能像在中餐馆里那样说句“keep the change”(留作小费)就不要了———在那种不收小费的地方,这是对人家的不礼貌甚至是污辱。你讨厌硬币,可以出门扔在停车场上或洗换衣服掏兜时扔到地毯上。不管高级低级,各类商店或消费场所莫不如此。商家可以换季大削价,但没有讨价还价,你若坚持要“削掉那零头”,店员就得搬出经理来,然后好几个人围在账台电脑那儿折腾半个钟头才搞掂。

      我们这儿可不是这样了。几分钱零头,无论真付和实收,都无异于讨骂,特别是在男人之间,也特别在这钱越来越不值钱的年头。于是“赖头分”的免付和免收都变得不言而喻且非常自然,事实上大多数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币已经被拒收,已经不流通了。绝大多数商店饭店不会备有分币找零,你若坚持要找,也会给你1毛,让你“不用找了”。连进城卖菜卖瓜的农民也大大咧咧,甚至一元二元的零头也抹。在家电商城买一个大件,撇去虚开的标价,谈妥了在千位数上削出来的实价,付款前还动辄要砍几百块的零。提前退休的女人们在菜场的还价水平砍价手段,更堪称这一文化的代表。

      我刚写完一篇题为《某公司的身价只值409元?》的稿子,说的是一家公司支付供货商的货款只付了万千的整数,差409元的零头事后明确拒付,理由竟是“从未听说有人会讨要这么小的零头”。但对方也是国企,定价时抹了这零头也就罢了,偏偏当初有句承诺,便入了应收款的账,财务有纪律,现在不要都不行。欠钱的公司获悉媒体要曝光,赶快上门付了款,还请了对方一顿不止409元的便餐。

      的确有些东西不是钱能衡量的。中华民族历来有聚腋成裘的节俭美德,但如今那只是一种精神,发不了真财。我在波士顿捡的那190分其实在美国连买一包烟也不够,但我如果捡到一包烟可不会那么兴奋。例外的可能算是上海地铁里的乞讨者。那乞讨者缠在我身旁不去,我拿出一张百元钞刁难说,给你一块,找得开吗?不料他说能,说着就在兜里稀里哗啦地掏。我收回钞票说,你一天至少挣99块,应该你救济我。

      在纽约我认识一个老美,每天上下班要路过两个收费站,就是不买电子扫描的付费卡(贴在车窗上可以不停车通过),宁愿每次停车排队丢那几个硬币。他说,月底在信用卡里扣的钱才是钱,而这是本来就要扔掉的东西。我至今不明白这话的含意,这算是俭呢还是算奢。

      最后再说一个与主题没啥关联的硬币故事,那是在美国报纸上看来的。一个家伙被警察开了罚单不服但上法庭打官司又输了,火没处发,便整了一桶几万枚一分钱硬币到银行交罚款。在美国这是合法的,谁也奈何不了他,只能慢慢数完并且上了报纸,让这家伙好生得意一番。

      这一招在中国可行不通———找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