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信息披露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国内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信息披露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调查
  • B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3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金融
    “港股直通车”开通时间推迟
    工行收购澳门最大本土银行
    央行特别国债发行方式猜想
    外资投行:“一箭多雕”
    6000亿元特别国债置换外汇昨日完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资投行:“一箭多雕”
    2007年08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袁媛

      

      针对首批6000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高盛研究报告指出,根据特别国债的发行路径,特别国债不会对市场流动性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也不会对市场利率造成影响。特别国债的发行为央行的对冲操作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工具,与目前的央行票据相比(最长期限为3 年),这种工具的期限更长,最长为10 年。发行特种债券实际上延长了将来对冲工具的期限,短期央票将会被中长期的债券所替代。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指出,央行所面临的政策方面的主要挑战仍未改变,即如何在汇率低估的高度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国内的通胀压力尤其是资产通胀就是这些挑战的具体体现。

      雷曼兄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从发行本身来说,6000亿元特别国债没有直接发给市场,这种通过央行再有节奏的发到市场的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就得到了缓冲。

      孙明春称,分三波发行本身就减少很多对市场的冲击,通过各种手段这个过程又进一步缩减了震动,其发行会使央行在央票上做一些对冲。对利率市场的影响要看央行怎样操作,如果纯粹代替央票影响不会很大。如果发行力度大,对流动性收紧还是有影响的。长期利率肯定会上升,同时也会带动短期利率的上扬,但上扬幅度没有长期大,央行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想办法把存贷款利率等终端利率和国债利率等市场利率协调起来,其发行既丰富了债券市场的产品,也有利于市场的深化。特别国债的发行可谓一箭多雕,既为建立外汇投资管理公司铺路,也有收紧流动性的考虑。总体看,6000亿特别国债的发行对市场的影响不会特别大,将是有节奏、有限度的影响这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