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时事·国内
  • 7:信息披露
  • 8:信息披露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上证商学院
  • A10:专 版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9 月 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专栏
    寻求遏制贫富分化的中庸之道
    从“臭豆腐”到“蓝色泡沫”
    “两个美国” 遭中产阶级冷落
    大桥,也有它的灵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臭豆腐”到“蓝色泡沫”
    2007年09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黄湘源

      独立撰稿人, 现居深圳

      ———也说中国股市文化

      重塑中国股市新文化,并非通过更新股市词汇或开展投资者教育就能奏效,它是一个从制度上到思想观念上革故鼎新的过程。

      刘纪鹏先生认为,建立股市新文化刻不容缓。对此,笔者深有同感。

      不过,作为中国股市文化载体的股市用语落后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并不是中国股市文化问题的症结。中国股市文化不仅由于一味热衷于引进而不可避免地受到境外股市投机性文化的侵蚀,同时也由于股市制度上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官本位文化的影响而带有明显的政策市特征。因此,重塑中国股市新文化,并非通过更新股市词汇或开展投资者教育就能奏效的,它是一个从制度上到思想观念上革故鼎新的过程。

      笔者在几年前就曾提出: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秉承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的中国股市就像个大酱缸,青菜、萝卜、豆荚、辣椒固然不失为腌制新鲜泡菜的上好料材,而即使是什么死鱼、烂虾、老菜邦子、霉豆子、酸豆腐之类,只要朝那个缸里一塞,又何尝不会摇身一变,成为一道美其名曰具有特色风味的佳点名肴呢?

      如果说,早先的中国股市文化不妨可以称之为“臭豆腐文化”,最吃香的永远是闻闻臭、吃吃香的绩差垃圾股,那么,如今见风就长的的蓝筹股泡沫文化非但毫不逊色,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蓝筹泡沫之所以比垃圾泡沫更危险,不仅是因为垃圾泡沫相对容易识别。即使是垃圾股炒作的追随者,也无不抱着炒一把就走的短线投机心理,也就是说,他们既然明知是泡沫,自然也会多加几分小心。但蓝筹泡沫就不同了。投资者非但不以为自己是在玩泡沫游戏,反而还以为是业绩浪,或者说价值投资。而蓝筹股如果集权重虚高、业绩虚增和价值虚估于一身,就比垃圾股更具欺骗,而且亦具有更大的扩散性效应。蓝筹泡沫不炒作则已,一炒作便牵一发而动全身。可是,股指虽然炒上去了,投资者的收益反而普遍的每况愈下,市场表现出的是八成散户输给二成机构的典型的“二八现象”。

      海外媒体对中国股市的泡沫似乎比本土人士还要关心,但对泡沫成因的研究却不免失之于隔靴搔痒,了无新意。更多的说法是将所谓的“全民狂躁”归咎于“赌性”。某境外媒体连篇累牍地发表专栏作者的文章,将中国股市的大起大落说成源于赌博文化,说中国的股市是赌博的一种形式,不管是中国大陆还是台湾、香港的股市,骨子里流行的都是反映黄种人嗜赌本性的赌博文化。这种貌似深刻的分析结论,实质上不过是把现象当本质,并未真正触及中国股市泡沫的本原。

      离开了对股价形成机制的分析,无论是掩耳盗铃的“结构性泡沫”说,还是以人性曲解股性的赌性说,都不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相比之下,恐怕还是吴敬琏老先生几年前就曾提出的赌场论更为接近事情的真相。吴老先生2001年年初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访问时说,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的股市里,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诈骗。做庄、炒作、操纵股价可说是登峰造极。不过,吴老先生只是从交易机制的角度指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对于为什么“中国股市的股价畸形的高,因此相当一部分股票没有了投资价值”,他也没能真正说到点子上。

      在笔者看来,赌性说和赌场论的共性虽然都是说的一个“赌”字,但前者说的是人的问题,而后者则是制度问题。体现在臭豆腐文化和泡沫文化中的赌性,并不是股民的问题,本质上是股市的制度问题,这里面既有交易机制的问题,更是发行机制和定价机制的问题,说到底也就是政策市机制的问题。沪深股市政策市文化的赌性特征,症结并不像刘纪鹏先生所说的那样在于市场建设初期一不小心引进了港台的赌场语言,而是股市功能定位错误并且政府也可以直接参与股市博弈的结果。由于这样的原因,中国股市非但无法不成其为一个特定的圈钱寻租场所,而且随着股市的加快扩容和交易手段的无所不用其极,股市的臭豆腐文化和泡沫文化要想不加快膨胀也不容易。

      大酱缸一样的中国股市文化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它是观念问题,更是制度问题,不仅影响到投资理念,也在一定层面上影响到上市公司治理,影响到市场规则,影响到监管。对此,我们必须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但作为一种历史性的文化沉淀,“推倒重来”显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它终究需要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革故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