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时事·国内
  • 7:信息披露
  • 8:信息披露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上证商学院
  • A10:专 版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9 月 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财富人生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财富人生
    投资 “流动性”最差的东西
    擦油烟机背后的故事
    二宝的生意经
    女性交易商的直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擦油烟机背后的故事
    2007年09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张晓晖

      

      周日要擦一擦油烟机,叫一个民工上来,姑且叫他民工甲吧。当时与甲讲好30元,然后拆卸下来搬到楼下。我忙着烧一大锅开水,准备若干旧报纸,抓空叫一个收废品的上楼把七十多斤的旧报纸卖了38元。收废品者只承认58斤,人家的秤就是这么说的,秤上没有任何标识,只好明白不了糊涂了了。就这么会儿功夫,拆油烟机的甲又叫了一个人来(乙),然后甲走了,乙已经把油烟机大卸八块了,然后告诉我密封圈坏了,需要换3个,每个22元。我一下子为难了,花钱还在其次,心里挺别扭,看着地上被铰得乱七八糟的旧密封圈,谁知道是不是真的坏了?还是先铰坏了,然后让我不得不买新的?再说,三个胶皮圈,每个成本不过几块钱,硬要卖22元一个,不是跟明抢差不多?这么一来,我要花的就不再是30元,而是96元。

      结果是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三个密封圈要35元,加上拆洗费一共花了65元,乙还好心地安慰我说,你不是还卖了38块的旧报纸么?您就当花了27块擦油烟机了,这不就想开了?弄得我哭笑不得。无论如何,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密封圈从每个22元降到11.7元,降价47%,很满意了,比铁矿石跨国博弈的结果要强多了。

      能把价格博弈到这个水平,我已经很知足了,须知与民工相比,我本是不占任何优势的。如果是磨一把菜刀无所谓,大不了把刀拿回来不磨了,可是抽油烟机被拆开来了,靠自己重新装上毕竟费劲儿,而且油泥那么大,这个技术门槛我迈不过去,所以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何况我烧了开水,折腾了半天,如果就此放弃,我的沉没成本也不小。

      面对技术垄断的时候,实在是无能为力。而我们经常会面对这种门槛,技术含量并不高的门槛,比如明知道收废品的用的是“倒八两”秤,您能怎么样?总不能自己把报纸送到废品回收站去吧?就算您自己运去,谁能保证那儿用的就不是“倒八两” 秤呢?

      据乙说,甲和物业有关系,只有他能进来,然后揽下活儿再转包给乙,30元的拆洗费都要归甲,所以乙就要在密封圈上找齐。这事儿一想挺有意思,换句话说,拆洗油烟机已经形成了甲的独占市场,我面对的不是多个谈判对象,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甚至不是寡头垄断,而是一个被独占的市场,而这是物业造成的。甲成了转包商,虽然变相涨价的是乙,而真正的始作俑者却是物业。正是物业造成了甲独占市场的格局。

      桥出事儿,路也出事儿,房子也出事儿,大概就是因为转包吧,包来包去,接最后一棒者没法提价,就只能偷工减料了。所以,我还算幸运,如果民工乙的做法不是变相涨价而是偷工减料,安上油烟机以后轮儿不转,不抽油烟,那才糟糕呢。

      这种小博弈如果按照国际大博弈的做法就要有趣得多。比如,即使我们面对独占市场的甲,只要甲不够强大,我们可以派军队去打他,街坊邻居不出兵,我们自己出兵也可以,不需要征得物业的同意,然后通过武力操纵价格;我们可以制订自己的标准,如果甲乙的活儿不符合我们的标准,就可以分文不给,强迫他们自己“召回”;我们可以贬值我们的货币,让他们即使拿到钱,购买力也贬值了许多;我们可以强迫他们在小区内消费,然后涨价,让他们实际上拿不走钱,难以把资本回输到农村去;还可以制订各种环保标准、卫生标准。

      换句话说,只要足够强大,即使面对独占市场或者寡头垄断的行为,也是不吃亏的。这就是为什么,国际上折腾了那么多年都是围着中东转,就因为那儿有石油。如果仅仅有石油却没有强大的国力,就仍然是被动的价格接受者。

      从小处说呢,民工的这种做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离乡背井、撇家舍业本身就需要较高的机会成本作为代偿,而进入城市打工要面对较高的生活成本、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和歧视,于是种种风险就要在价格中找齐,或者说通过漫天要价取得风险补偿。而我们面对的不公平恰恰是我们居住的城市造成的。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感受,那就是家电维修、副食等方面我们基本上能够处于相对公平的环境,一方面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另一方面,是重复博弈的,比如豆浆牛奶早点要天天买,这样我们就有重新选择的机会,而拆洗油烟机的周期要一年左右,所以就造成了消费者被动接受的局面。尽管家电维修、副食制作的技术门槛并不低。

      凡是不能重复博弈的地方都是不公平的,比如火车站附近的饭馆、商店,如果进了火车站东西就越发地贵,再不买火车就开了,消费者就只能被迫接受高价格。房地产也是如此,一套房子要住几十年,再加上婚后无房、等房结婚等等消费刚性,消费者也就没有了什么选择余地。

      当市场处于严重垄断状态的时候,经济的活力就会减弱,因为生产者发现任何降低成本的管理革新、技术创新都没有意义,行政垄断、特许垄断的门槛无论如何都迈不过去。生产者觉得没有奔头,那这个经济就要出问题,没有梦想没有奔头的经济环境肯定是难以持久的。

      看来,反垄断任重道远,而最关键的还是要把不必要的行政垄断清除掉,否则,我们会时时刻刻付出高昂的成本,不仅仅是擦油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