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动性说起
2007年有一个新的关键词,报纸网络,包括政府工作报告铺天盖地总是提到一个词“流动性”,而且这个流动性似乎成了让人头疼的东西。
这和我们的直观经验是完全相反的。具体到个人或者家庭都希望自己的资产流动性越强越好,假如利率相同的情况下,谁都愿意把钱存成活期而不是定期。所以银行不得不定出更高的利率才能引诱储户把钱存成定期,定期存款存进了银行,就等于把储户手里的流动性转移到了银行———储户捏着一张死存折,银行手里就多了“活钱”。对企业也是一样,资产流动性差就不容易抗风险,有句商界名言叫“现金为王”,一个企业资产再多,现金流一出问题就歇菜了,比如严介和前些日子资金链出问题就出在资产流动性差上。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流动性在每一个微观层面对个人家庭,乃至企业都是好事,到国家怎么就成了坏事呢?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从政府而言,也希望自己手里的资金流动性强一些:一年几千亿的公车开支、招待费,包括盖大楼都要从这里来。不过一旦这种流动性成为政府控制不了的流动性,麻烦就随之而来,大笔的资金一旦汇成潮流,带着群体惯性流动,国家就吃不消了。相当于一个人身体里的血液,一下子涌到脑部,过会儿再一下子涌出来,全身的神经系统都紊乱了,几个来回人差不多也就废了。
缺乏长久信心造成流动性过剩
那么是什么造成中国社会现在流动性过剩呢?几乎所有学者写文章都说流动性是因为双顺差。这话老百姓哪能听懂呀,而且在我看来这种解释是一句废话,根本没有说到点子上。国家有顺差了,等于一个家庭钱更多了,完全可以有序地用在有建设性的地方,并不是带来流动性过剩的充分条件。
要搞清楚流动性是怎么回事,先要搞清楚老百姓在处理家庭资产时的逻辑是什么?老百姓为什么需要流动性?追求流动性其实是回避风险的一种防御性选择,人越缺乏安全感,就会越追求资产的流动性。
贪污腐败的官员们对流动性的需求最大,他们随时有风吹草动就准备撤到海外,当然也希望尽可能多地把资产转移;老百姓也需要流动性,尤其在没有充分社会保障的国家,生一场大病,或者孩子考上了大学,都会需要一大笔现金。
追求流动性的牺牲
那么老百姓怎样配置自己的资产才能增加流动性呢? 所谓“乱市藏金银”,黄金自然是传统意义上最具有流动性的,是美元英镑一样的硬通货,便于携带而且走遍天下可以随时变现。我在印度曾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少乞丐都带着金首饰,看上去不是假的。我奇怪这些人披金戴银怎么还出来要饭呢。后来询问当地的社会工作者,他们向我解释:这些无家可归的可怜人,没有地方藏值钱东西,只有把积蓄都换成金首饰,随时带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股票也是最具有流动性的,可以随时套现。
有人会问,既然老百姓追求流动性,地产市场为什么还这么火爆呢?地产不是被称作不动产么?其实房地产貌似搬不走的固定资产,在老百姓看来却是最好的贷款抵押物,同时在二手房市场上也很容易变现。
那么对老百姓来说什么样的投资流动性差呢?相对来说投资于知识和技能,回收周期比较长。薄技随身,可以走遍天下,谁都偷不走,可是无法一次性套现。若是当个理发师或者厨师之类的简单技能,变现还相对简单一些,如果是爱因斯坦或者帕格尼尼之类的尖端能力,则变现极难,若是遇上乱世,简直就成了毫无用处的屠龙之技。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时代会流行“读书无用论”。所以当一个社会老百姓更愿意花钱买个文凭,或者拉关系走后门儿,满街都是“办证”的小广告,而不愿意投资学习真才实学时,也表明他们对于这个社会的未来没有坚定的预期。
而对一个社会来说流动性最差的东西就是信用。一个人积累一个好名声要靠一辈子,但它的回报也最漫长,谁也买不走。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一次投资。假如你是一个官员、法官或记者,别人塞给你一个红包,你收不收?这其实是一番投资的考量,如果你对这个社会没信心,觉得它还会礼崩乐坏下去,你大概就会收下这个红包,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赚到手再说,明天还不知道会不会洪水滔天呢。而如果你对未来的社会有信心,觉得社会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你就不会拿这个红包,因为这会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污点。你损失了红包这个短期收益,实际是对你的个人信用追加了投资。
不仅对个人和家庭,同样的道理对企业也是这样,商人的投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牺牲流动性的过程。在投资的回收期内,你的钱就押在那里了,动不了了,是我拿现金赌明天,但不做投资又没有长期的利润,所以商人的重要考量就是把握资产流动性和进取性投资的平衡。而在各种投资中,流动性又有差别,投资于地产,炒地皮流动性好一些,转手就可以卖;投资于科技创新,回报周期就长多了,而且和制度环境有特别大的关系,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你可能投下去的钱全打水漂;而投资于信用回报周期也是很漫长的,积累一个老店的牌子要百年。
这里就体现出一个悖论:那些流动性最差的东西,反而是一个社会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最宝贵的东西。知识技能,创造力,信用,是流动性最差的,但恰恰这些却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持久竞争力的基石。
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的警示
人的行为姿态常常会在暴露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有时会看见一个人嘴上嚷嚷“谁怕谁呀,有种咱们干一架!”身子却直往后退,腿肚子直转筋———他的身体姿态很难撒谎。历史上杨修之所以被杀,就是因为他点破了曹操的真实心态:一不留神脱口而出的“鸡肋”把盘算着撤退的心理活动袒露无遗。同样的道理,一个人不管他在电视上怎么讲自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未来多么充满信心,多么豪情万丈,子女都送出国拿绿卡,这样的人说话是扯淡。
而当前的中国社会从股市到地产都弥漫着一种投机的气息,大家上班讨论的都是哪一只股票要涨。我一直以为社会中间有一部分投机者,其实是有建设性的好事,他们像鲶鱼一样钻来钻去搅和,可以分散全社会的风险。但如果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把资源和精力用在投机行为上,则是一种损害社会效率的导向。
但这不能怪老百姓,他们不像官员,大笔一挥花老百姓的钱,他们不会拿自己牙缝里省出来的钱开玩笑,他们的选择是出于自身感知的理性决策。他们之所以不约而同把钱砸到股市,不是不知道风险,是因为股市利润看得到,而存在银行,只会贬值,而且国有银行坏账率这么高,一样有风险。中国老百姓眼下群体性的投机行为,并不能简单解释为信心过度,恰恰反映老百姓对这个国家的未来看不清楚的不安全感,不知道这个国家未来将向何处去。
用坚定的信心来投资自己的才干和信用
这些日子很多朋友坐到一起,都会讨论一个问题:现在手里有些钱,存在银行会贬值;买房子吧,在大城市房价已经涨疯了,很多地方的房子用租金来倒推房价,三十年也赚不回来,显然也不是一笔可靠的投资;买股票吧,现在市盈率已经太高了,很可能被套,小老百姓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用逆向思维来说,当这个社会已经浮躁到了礼崩乐坏的时候,越是你应该脚踏实地为自己的未来投资的时候,控制你自己身上的流动性过剩,认准你相信最有价值的东西作坚定的投资。
而最可靠的投资就是你的知识和才干。如果你相信地球明天不会毁灭,中国明天不会再来一场文化大革命,你就该坚定地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这方面的投资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最可靠。长久来看,回报率也更高,不仅使你未来有自信面对挑战,也使你的人生更加充实。
很多朋友觉得我挺奇怪,经常出外或者出国旅行,还爱请客吃饭,好像特别有钱的样子。其实我出门总挤公共汽车,夏天在外面连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他们没有想到,我出国增长见识,和有学识的朋友请客吃饭,是我增长自己学识的投资行为。与其花很大的精力甚至牺牲自己的自由,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来赚钱,再用这些钱买一个缺乏长远投资价值的房子,不如多给自己一些自由———对我来说在增长学识方面花钱花精力是比买房子更合算的投资。
另外我也很鼓励我的朋友们在自己的人生信用上投资,不要为身边那些人眼前的财富而乱了阵脚,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底线。拿红包之类你身边很多人都在做的事情,你要问自己的内心,那是正确的么?那样的钱会让你睡觉睡得更踏实么?那么做就像用污染来换取GDP一样,是透支你自己的未来。财富可以用一辈子慢慢来挣,一个清白的名声一旦毁坏了,你一辈子都弥补不了。
股市上的赢家,靠的是坚定的信念,在别人甚至觉得你是傻子、书呆子的时候,大胆为你认准的未来建仓,并长期持有你所相信的东西,我想人生的成功者也一定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