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向投资者交出一份靓丽的半年报后,工行再度传出喜讯:截至8月底,该行托管资产规模一举突破1万亿元,达到10868亿元,成为国内首家托管资产规模突破万亿的商业银行。
不到十年时间,工行托管资产规模如何从零到突破万亿大关?工行今后在托管业务上又有何发展规划?上海证券报(以下简称“上证报”)专访了工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周月秋。
上证报:能否介绍一下工行托管业务发展的大致情况?以及各个板块的发展情况?
周月秋:从1998年正式托管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开始,在十年不到的时间里,工行的托管额就已经突破1万亿。工行目前人均托管资产达到100亿,我没有精确计算,这或许是一个全球记录。但是,我很清楚,从总额上看,工行与纽约银行等国际大型托管银行相比,还是百倍以上的差距。
具体来看,基金托管额从去年年底的2683亿增长到今年8月底8400亿,是增长最大的一项,保险从1000多亿增长到8月底近2000亿,年金从不到100亿增长到8月底150亿,QFII、QDII变化也比较大。主要的品种是这些,当然,券商理财、信托计划还有一些。
上证报:跨境资金托管难点在哪里?
周月秋:在跨境投资过程中,最难的是法律,不同市场对投资的法律是不一样的。第二个难点是税收。第三应该是会计准则。第四个是技术上的东西,包括一些不太活跃的交易产品的处理。还有,投资业绩的比较虽然有一个国际投资业绩比较基准,但并不是每一个市场都在用。
上证报:保险资金全托管已经开展两年多了,目前进展如何?
周月秋:截至目前为止,中小公司基本上实现了全托管,部分大型保险公司还没有。可能是因为大型保险公司不仅规模非常大,而且把不同的产品都托管起来的话,对技术、服务、人员的要求都非常高,不排除其中也有成本问题。
尽管如此,我觉得保险公司支付这些成本其实是合算的事情,这不仅是因为资产托管的费率并不高,而且托管银行提供包括会计、核算、估值、结算、绩效评价、风险控制等在内较为广泛的服务,这对于一个保险公司提高他的价值,提高他在投保人的公信力是有意义的。如果所有的大型公司都推行全部托管,他就可能爆炸式的增长。
上证报:在基金、保险、年金几个板块中,哪个板块的发展空间大?
周月秋:我认为,发展空间哪个都比较大。从增速上看最快的可能是年金,第一是因为它现在的基数比较小,工行托管了1/3以上的年金,也才150亿左右;第二是许多大型企业事实上还没有动作,而且年金规模有个积累效应。
讲规模,应该是基金,我行从今年年初的2683亿到8月底的8400亿,基金的托管已经有了接近两倍的增长。
讲扩张应该是保险资产托管,保险业如果按照保监会要求实行全托管的话,它的扩张可能是爆炸性的。
不是讲盈利,也不是规模,而是讲技术,对托管业务影响最大的,应该是QDII。
上证报:工行对托管业务有何目标要求?您预计到年底托管规模会达到多少?
周月秋: 我特别希望托管业务创造的利润占比在未来达到5%,至少我个人把它当作一个努力的目标,我们现在是1%,到年底的话,估计可能超过1%。
我是这样看的,如果市场没有太大的变化,托管规模估计有可能达到1.2万亿人民币,如果达到这样的规模,收入也必然会有进一步的增加。
上证报:股指期货的推出已经到了最后的准备阶段,目前工行在托管上的准备情况如何?
周月秋:事实上,股指期货对托管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工行托管基金涉及的公司和基金的类别非常多,参与股指期货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股指期货的估值方式和现货交易有非常大的差异。现在我们在核算和估值上都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小组由运作中心牵头,相关处参加,主要解决核算和估值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的实现技术。目前正常的交易处理问题基本准备充分。另外,由于交易方式改变,结算代理人也不同以往,比如有的机构的交易可能要通过期货公司,这样清算渠道和路径都会发生变化。作为托管人,就需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