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愚
近两日,主要物价数据陆续公布。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当月涨幅再创年内新高,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涨幅也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现轻微反弹。8月份CPI涨幅符合此前各界的普遍预期,但上涨幅度却有点让人大跌眼镜。8月份CPI同比上涨达到6.5%,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2%,环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CPI当月6.5%的实际涨幅显然超过了市场机构此前推测的5.8%-6.2%之间的预期涨幅。1-8月CPI累计上涨3.9%,涨幅比1-7月扩大0.4个百分点,也远高于全年3%的增长目标。在CPI出现较大幅度攀升的同时,8月份PPI指数涨幅也再次出现轻微反弹。8月份PPI同比上涨2.6%,涨幅较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CPI与PPI的联袂上涨,使人们对通货膨胀更加担心。
从CPI与PPI构成来看,当前的物价上涨仍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的食品价格上涨,是拉动PPI与CPI上涨的主要原因。尽管食品价格上涨对其他价格上涨的扩散效应略有显现,但总体来看食品以外的价格仍相对保持稳定。我们认为,短期来看,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确实在增大,但由于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相对稳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发的全面通胀局面仍未到来,目前物价上涨仍处于政府可控范围之内。
与前几月一样,8月份食品价格仍然是拉动CPI攀升的主要动力。涨价压力主要集中在食品类价格上,而CPI其他构成类别的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从CPI八大类构成来看,除食品类价格、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较上月上升外,其他各类价格均较上月持平或略有下降。而8月份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涨幅仅比上月提高了0.1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则仍在下降,当月降幅比上月缩小了0.1个百分点。
食品类价格中,除鲜蛋与调味品价格略有下降外,粮油、肉类、鲜菜、鲜果等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蔬菜价格上涨幅度较大。8月份,肉类价格中,猪肉价格高位趋稳,有部分地区猪肉价格还出现下降。但在前期猪肉价格上涨的带动下,牛羊肉价格出现上涨。
CPI上涨能否持续要看食品价格的上涨是否具有持续性。事实上,目前食品价格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还有其内在上涨的动力。短期内,粮食价格难以下降,而且食品涨价有向其他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扩散之势。在食品价格带动下,8月份,消费品价格上涨8.0%,比上月高1.1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当前产粮大省黑龙江、江西、湖南等省旱情较重,前期江淮又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秋粮生产形势严峻,实现全年粮食增产的难度很大。与此同时,国际粮食供需关系也在进一步趋紧,国际粮食与油料作物价格持续走高。预计近期国内粮油价格有可能继续保持上涨趋势。此外,尽管在猪肉价格暴涨后,政府通过对生猪养殖的补贴鼓励农民养猪,而高涨的猪肉价格也将提高农民的养猪积极性。但由于生猪生产受到母猪繁育时间的制约,从农民留养母猪到生产出仔猪再到育肥猪上市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猪价偏高和猪肉供应偏紧的局面至少要持续到今年底、明年初。粮油、肉禽等价格的上涨使得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上涨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和餐饮等行业的一般消费品的风险也在增加。
食品类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资料价格上涨是拉动PPI当月涨幅反弹的主要动力。8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与上月持平;生活资料价格涨幅比上月高0.3个百分点。就生产资料构成来看,采掘工业价格由7月份的同比下降0.1%转为8月份的同比上涨1.4%,价格上涨较为明显。而原料工业和加工工业价格仍保持稳定。就生活资料构成来看,各类构成价格基本均出现上涨,食品类价格升势尤为显著。8月份,食品类价格上涨8.6%,涨幅比上月高0.7个百分点;衣着类上涨1.2%,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一般日用品类上涨1.8%,涨幅与上月持平;耐用消费品类下降0.5%,降幅比上月缩小0.6个百分点。
处于PPI下游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今年上半年呈持续回落态势。但自7月份以来已连续两月出现小幅反弹。8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出现上涨,其余类别价格则有所下降。
总体来看,短期内PPI还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除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资料价格涨价压力外,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维持高位也将对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产生一定的传导。此外,节能减排力度加大也将带来生产资料成本价格的上涨。以钢铁业为例,今年以来,国家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钢铁企业,导致钢铁供给落后于消费需求,价格上涨。而且我国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普遍被低估,随着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石油、天然气、煤炭、土地、水等资源价格也将出现一定上涨,企业原材料生产成本也面临上涨。如果新一轮PPI上涨趋势形成,下游成本涨价压力将加大,通货膨胀的风险也将加大。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