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路演回放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7:金融证券
  • 8:时事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书评
  • B8:专栏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QDII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私募/营销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互动
  •  
      2007 年 9 月 1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专栏
    键盘在催生公民权利
    让更多人“幸福得冒泡泡”
    空想家们的“一户一房制”
    汤姆森能成为里根第二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键盘在催生公民权利
    2007年09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张赐琪

      社会学研究者 上海“东方讲坛”讲师

      如何实现网民、传统媒体与政府间的互动是中国难以回避的挑战

      “博客”的诞生,开启了“全民写作”的风尚。早在2004年,一位来自日本富士电视台的记者在参观韩国Ohmynews网站时,其创始人宣称:every citizen is a reporter。他所奉行的“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的理念和实践,见证着 “公民新闻时代”的到来。

      “公民新闻”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网络技术催生的产物。无论从地域性,还是时效性来看,公民新闻极大地扩展了新闻的内涵与外延,社会公共事件、日常衣食住行构成公民新闻的主要内容, 而它的生产者却是平民百姓。

      “公民新闻”将大众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解读,不同视角和不同感悟表达得淋漓尽致。对于多年来只能被动接受主流媒体和主流意识的大众来说,公民新闻的诞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 

      Ohmynews被英国《卫报》誉为“世界范围内对本国事务影响最大的新闻网站”。据称,其日均访问量已达700万人次,页面日均点击率高达2500万,占据了韩国网络新闻市场份额的33.62%。为保证公民记者所提供新闻的可信性和准确性,OhmyNews采用了实名制注册方式,注册会员还需向网站提供身份证号码,并承诺对自己所提供的新闻负责。OhmyNews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在2002年韩国总统选举和2004年弹劾危机中,对政局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总统卢武铉因此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由互联网诞生的总统”。

      “权力由键盘诞生”———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拓展了民众在公共事件中的话语权,使民众投身社会治理和利益博弈成为可能。众所周知,SARS事件在中国催生了公共事件必须公开的原则,孙志刚事件终结了多年的收容遣送制度, 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正在改变征地拆迁的陈规陋习———通过公民新闻的网络写作、公共信息的及时传递维护着民众的权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公共事件的合力推进,标示着中国公民新闻时代的到来。不少研究者认为,公民新闻推动社会转型和进步,是一点一滴地推进,也是社会成本最小的进步。新媒体是以网络化的范畴而不是政治化的范畴,影响民众的观念、思维和行动。

      对当代网民而言,那些更具说服力的现场画面远远超过了文字的描述;即时而精彩的视频永远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数码机械的普遍运用,提高了公民新闻的社会影响力和感染力,使不少公共事件留给世界以长久的回味。2006年6月,一场致命的飓风袭击了阿曼。当美联社的记者动身前往现场报道时,公民新闻网站Nowpublic已经登出飓风的照片。

      日前,在国内网络上也流传着这样一则公民新闻图片:近千平米的土坡上浓烟滚滚,残破的瓦砾和烧过的家具三五成堆———在深圳某地的外来人口聚居地,执法队员完成了一次拆除违章建筑的行动,点火烧掉了近千平米违章搭建的住房,滚滚浓烟中一名儿童正拿着水瓢灭火,试图挽救他曾经的家园,周围是许多束手无策的流民……这让我想起了那幅著名的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奥马伊拉的痛苦”:1985年11月,沉睡了多年的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滚烫的岩浆淹没了山谷,桥梁和村庄。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天,摄影记者富兰克·福尼尔在废墟中发现被房脊压卡在泥浆中已浸泡了60 个小时的女孩奥马伊拉,他拍下了那双充满求生欲望的眼睛和紧抓着一根横木的浮肿的小手,远道赶来的救援队正在施以救助……在我看来,网络上这位手持水瓢灭火的儿童形象与“奥马伊拉的痛苦”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从大众媒体到全民媒体,从传统新闻到公民新闻,公民新闻/全民媒体時代的定位,是伴随着一系列巨变:媒体形态改观、新闻工作重組、新闻定义改写…… 2005年,由网民提供原创新闻的网站Nowpublic在加拿大诞生。在此后短短12个月中,上Nowpublic注册成为“平民记者”的人数以每月35%的增长率扩展。目前,该网站在140多个国家近4000个城市拥有约12万名“投稿记者”,成为“公民新闻”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在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07年度50个最佳网站和英国《卫报》推荐的100个最有用的网站名单中,都可以见到Nowpublic.com的名字。作为美联社的合作伙伴,有消息说,Nowpublic最近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注资,并有望在18个月内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

      虽然自“博客”出现,公民新闻的话题就一再被提起,但仍有不少网民认为,新闻和观点是两类内容,公众参与者适合制作的内容是观点,而非新闻事实。对于新闻事实的收集,还是传统媒体略胜一筹。若公民记者能与传统媒体結合,取长补短, 或可以期待最优质的新闻。另一些研究者认为, 公民新闻在千差万别的媒体产业、政策环境和文化体系中经历的只可能是本土化的过程。我们没有必要推崇或者完全模仿国外某个新媒体的运作模式,深入比较网络技术在不同政治文化气候下的应用,以及加强我国受众心理和传受行为的研究才是关键所在。

      在中国现有国情下,如何实现与网民、传统媒体以及政府间的互动?公民新闻制作能否实现突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媒体?这是公民新闻在中国难以回避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