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路演回放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7:金融证券
  • 8:时事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书评
  • B8:专栏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QDII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私募/营销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互动
  •  
      2007 年 9 月 1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维权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维权在线
    原始股维权期待管理部门“声援”
    原始股案件“十一”后 或不再集中受理
    虚假陈述与原始股 维权有何不同
    融资也要讲理性
    违法违规行为 查处应“提速”
    证券民事诉讼受理规定调整,证券市场再起维权高潮
    谨防技术出资过程中的陷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违法违规行为 查处应“提速”
    2007年09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中国证监会正在试行的《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办法》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认定办法》,认定了连续交易、约定交易等8类行为属于市场操纵行为。同时,对有关内幕交易主体、行为和内幕信息的认定标准也将更加细化。对于市场操纵和内幕行为,监管部门作出明确的认定在当前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也是落实证券法,强化打击违法力度所必须的。

      随着股市步入大牛市,证券市场违规违法行为有所抬头。对此,监管部门对有关上市公司以及违规违法已进行了严厉的查处和打击。但存在的问题是,其查处和打击速度似乎慢了一步,相应的处罚力度也较轻。这样一来,便极有可能造成真正违法违规者获利却逃之夭夭,而不明真相的中小投资者却为之埋单。例如,创造连续48个涨停板的ST金泰似乎便是这方面例子的典型。

      由于监管和查处的相对滞后,使得目前市场内的异常交易、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现象又有死灰复燃之势。市场中总会有“先知先觉”的投资者率先一步进入一些有借壳、重组、整体上市等概念的股票上来。由此可见,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行为,除了在细则上加以明确外,更重要的在执行上更坚决、更快捷、更严厉。建议在对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认定中,对市场中价格异常波动的股票也给予关注,监管部门对其可以采取及时停牌等手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以对操纵者进行及时查处,将违法违规者获利便“溜之大吉”的概率降到最低,还给广大投资者一个安全、有序的投资环境。(陈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