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信息披露
  • 6:观点·评论
  • 7:信息披露
  • 8:时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披露
  • A5:信息披露
  • A6:路演回放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海外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9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书评
    拿什么赶走马尔萨斯幽灵
    《魔鬼投资学》
    《真实的亚当·斯密》
    贸易,贸易, 多少罪恶借汝之名
    《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中国行会制度史》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2007年09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股指期货实战解析》

      ———沪深300股指期货投资实务

      党剑 方世圣 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出版

      ⊙黄 明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汇率、利率、商品、证券等多种实物和虚拟资产的价格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波动,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和投资者纷纷寻求回避市场风险的金融工具。1972年,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率先推出英镑等六种外汇期货合约;1982年,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交易,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股票指数期货。在此后30余年里,多种金融期货、期权、互换、衍生证券、资产证券化等衍生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兴起,带来了金融业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创新浪潮。

      但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区域性的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屡有发生,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固有的投机性、虚拟性和风险性引来了无数争议,因而被称之为“核金融时代的一把双刃剑”。

      人们对金融衍生市场的诸多疑虑和责难,盖源于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特点。一方面,金融衍生市场弥补了传统金融市场的不足,因而促进了风险管理手段的创新和金融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基金的参与,把各种衍生工具重新包装在更加复杂的组合之中,使衍生工具再衍生出新的更为复杂的衍生产品,加大了衍生市场及其赖以生存的基础金融市场的风险。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既有经营衍生业务带来巨额收益的成功范例,同时,也引发了一连串的危机和风波,这其中,由300年历史的巴林银行(Baring Futures Singapore)因交易人尼克·里森在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交易上的失败而倒闭的故事,是大家熟知的。金融衍生市场这种变幻莫测的魔力,决定了只有富于挑战精神的人们才能够涉足、驾驭和利用它。

      股票指数期货是现代资本市场成熟的金融期货产品,也是当前国际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工具之一。数据表明,2006年1至6月,位居世界前十名的股指类衍生品,全部呈现比上年同比增长的态势,其中,我们的近邻韩国的KOSPI200指数期权,以12.09亿手位居全球第一,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的标普CNX Nifty指数期货以139%的增幅名列同比增长第一位,即使是以色列这样的小国,其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的TA-25股指期货也有40%左右的增幅,成为前十强中的一员。

      作为资本市场和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中国期货市场呈现出规范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个人认为,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开放程度的加强,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将会有进一步的提高,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也已是迫在眉睫。因此,尽快健全金融体系、健全资本市场,是保证我国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的成本是巨大的而且是隐蔽的,正如前美国财政部长萨默斯从强化美国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所指出的:“作为广义的资本市场的核心,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在促进价格发现和分散风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促进美国金融体系达到目前健全水平的有力工具。保护美国金融市场的实力,强化美国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领导地位,我们可以享受到巨大利益。一旦金融业务转移到国外,我们各行各业都要付出代价:私营部门的代价是市场份额的丧失和就业人员的减少;政府管理部门的代价是管理的公司数目下降。”

      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设计股指期货,将是我国证券和期货市场历史上严格意义上的首个金融期货品种。《股指期货实战解析》关注的正是这么一个期货合约,对投资者而言,它将成为套期保值和跨市、跨期套利的有效手段;对期货市场而言,它承载着整个行业由规范起步,进入发展快车道的希冀;对整个资本市场而言,它的诞生意味着中国构筑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开端,更是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显著标志。

      本书的两位作者,长期工作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期货市场的第一线,他们客观描述了沪深300指数期货的特征,阐述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分级结算和风险控制制度的合理性,详尽分析了普通投资者如何应对股指期货,并且对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举出了许多实例,这些实例和操作,对于一般投资者更加深入了解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习性,揭示期货本身的风险特征,劝导不适于股指期货交易的投资者远离期货这种高风险的投资工具,应该会有警示作用。我个人认为,投资者教育,一方面是揭示期货交易的风险特征,另一方面,也要使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了解期货的操作技巧和规避风险的方法。正如我们宣传交通法规一样,一方面有禁止性的硬性规定,也需要普及正确驾驶、礼貌驾驶的方法和技术。

      (作者系康奈尔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本文为本书序言,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