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岸
火在文化空间中一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即意味着毁灭,比如著名的“一切坚固的都将烟消云散”就用了火的暗示成分,另一方面它又具有重生的指向,比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中国的古老哲学中火又是形成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五个元素之一,这样一种深具东方哲思和韵味的文化符号如今在当代艺术家薛松的作品中被给予颇具巧思的运用,9月9日在798艺术区的陈绫蕙当代空间这些作品开始与观众分享艺术家的思考。
薛松的作品是采取烧烤和拼贴的方式在画布上完成的,远观以为是利用特殊技法的丙烯或者油画颜料创作的,简约的形象和有力的笔触和块面让人觉得有些霸道的力量。可走近作品才能发现这些笔触是由一张张经过烧烤的印刷品的残片拼贴完成的,在支离破碎的印刷载体上原来的内容还依稀可辨,让观众在欣赏形式美感的同时还可以玩玩“回忆录”或者“猜故事”的游戏。
在这个视觉审美泛滥的年代,对于艺术家的创造性的要求无疑也开始变得苛刻,如今已不是一个稍有新意就可以让众多眼球发亮的时代了,所以当下的优秀艺术品的价值大多是复合型的构成。对于薛松的作品来说,首先是他烧烤和拼贴的创作形式,这样的一种形式不仅仅是因为没有人在他之前这样做过,还有的就是他保持了艺术品中对抗这个工业化构建的社会的手工性,通过控制灼烧的程度、形状、保留区域以及安排残片位置等方式,艺术家体验并传达出手工制作的快感和不可复制性,这个保证了作品的唯一性,而拥有独一无二的物品好像一直以来都是世人的梦想。其次是画面呈现内容的层次感和和空间感的组合。薛松的作品中运用的印刷品大多聚集在画报、画册、字帖等特定时间和地域的历史和文化载体上,比如他用宋元山水的印刷品灼烧后拼贴出现代视觉形象,用新旧上海的图片残片构建起三毛存身的社会背景。这些见诸于画册、画报的图片和文字都是体现或者呈现了当时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的价值趋向和社会景观,而今它们被灼烧后只留下一些碎片,颇具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和社会景观变迁的历史感。而这些碎片如今又被艺术家作为了承载内容的“笔触”来营造出一副传达当代人的文化反思和人文关怀的艺术品,这个是它的第二重意义或者叫做文化空间。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可是延续的形式和具体的表现往往就是一些碎片的截取和转换,我们从来都不能完整的去传承和延续什么,无论是物质的还是文化的。薛松有意无意地以其艺术作品触及了这样的一个多重文化空间,这个是其作品富有价值的另一个方面。
以速度和幅度著称的中国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中,好多艺术家采取了“截枝花”的形式局部的去表达自己的批判或者感受,而薛松却好像要用他烟熏火燎的形式来玩“创世纪”的游戏,看完他的作品,你是否还觉得“一切坚固的都将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