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念鲁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大型银行是我国金融的主体。两年前,建行在香港成功上市,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外上市的先河。目前,工行、中行、交行都先后在境内外上市,农行股改也已启动。在全球上市银行市值前十大排名中,我国工行、中行、建行占据三席。应该说,经过三年改革的洗礼,我国大型银行体制已发生脱胎换骨的根本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在国有大型银行拥有了清晰的市场目标约束,健全了公司治理要素、完善了风险控制、推进了业务结构调整等。以建行为例,其提出在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银行、率先在国内建立垂直管理体系、不断推进业务创新和结构调整,率先推行股权激励机制改革、积极贯彻客户服务至上理念和承担社会责任等,即是很好的证明。
此番建行回归,其A股最终定价为6.45元,较之中行A股的3.08元,工行A股的3.12元的发行价,已经翻了一倍有余,表明市场对国有大型银行价值已足够认可。
建行回归一方面可为其自身建立起境内外融资平台,开拓更多的发展空间,为内地居民提供优质蓝筹,另一方面,其也在分散权重股成份,增加银行股份额的同时,将对市场起到稳定作用,为市场注入“有效价值”,有助于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行回归正当其时。建行的回归也标志着我国的国有大型银行改革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放眼未来,我国大型银行改革仍任重道远,面临着一些不容回避的机制性和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司治理制衡机制有待加强。近年来,大型银行通过股改上市,建立了“三会一层”(即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和高管层)的现代公司治理形式结构。但总体讲仍处在形似,而没有进入到神似的阶段。“三会一层”的制衡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相互协调和制衡等作用没有真正发挥。
二是内控机制有待完善。由于信息系统建设与国际一流大银行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业务流程和层级组织的改造没有完成,各部门之间的管理错位,都极大地限制了内控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最近大型银行投资美国次级债所出现的问题值得深思。
三是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核心竞争力即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提高竞争力,关键在于银行业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大型银行推出的创新产品数量不少,但自主品牌创新产品不多,服务创新也不能跟上。
四是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几家大型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的局面如果不能迅速调整和改变,必将制约迈向一流国际银行的步伐。
五是企业文化有待发扬。大型银行需考虑如何发挥自身的传统企业文化,建设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只有本着“以人为本”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决心,带动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本质内涵的认同,信奉和实践,才正实现员工自我价值和企业价值取向相一致。
六是依法合规必须坚持。在上市的大型银行在以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下,可能会忽视有关的规章制度,打擦边球或心存侥幸,特别在内控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就会对银行自身乃至国家经济秩序造成损失或起到负面影响。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