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元全线疲软、欧元持续走强的背景下,欧元取代美元成为头号国际储备货币的前景日益被看好。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上周就表示,随着今后美国通胀加剧、经济增长放慢,欧元越来越可能取代美元,成为各国外汇储备的首选。格老表示,截至2006年底,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大约有四分之一是欧元,66%为美元。但在跨境交易的支付中,欧元使用的比例为39%,只略低于美元的43%。
事实上,各国央行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脚步一直在加快。就连一直追随美国、采用盯住美元汇率政策的中东最大产油国沙特,上周竟然意外没有追随美国降息,外界普遍预计,此举可能意味着沙特将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相应地,以该国为首的大量中东投资基金可能会更多流向欧元等其他货币,从而支撑欧元进一步走强。
支持欧元持续上涨的还有欧洲央行一直以来的强硬姿态。尽管受到了次级债的冲击,但欧洲央行的公信力和偏紧缩立场仍未见根本转变。分析人士指出,相比降息50基点的美联储或是出手拯救诺森罗克银行的英国央行,欧洲央行在本次信贷危机中及时向货币市场注资的举措很好地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该行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会因为危机而提前改变其货币政策立场的倾向。
巴克莱资本驻伦敦外汇策略主管戴维表示,欧洲央行正在树立最可信央行的形象,而这正是推动欧元对美元及其他货币走高的原因。到目前为止,欧洲央行仍然拒绝将其注意力从对抗通胀上转移。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及其他央行官员一再表示,为抑制通胀在金融市场危机消退后再度抬头,今后仍可能将加息。特里谢9月7日还强调,9月延迟加息并非意味着放弃加息,央行有决心在未来的必要时候采取措施。
德国出口商协会的官员上周乐观地表示,预计近期欧元将在1.36至1.42区间波动,而今年欧元最高可能会达到1.43左右。日本东京三菱银行则预计,欧元年内可能会上涨至1.45附近。
不过,也有经济学家指出,尽管美元持续走低,但其还未到全面“崩溃”的地步,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不会就此改变。华盛顿美国政策研究所的经济学家比文斯指出,投资者之所以担心美元,是因为他们将美元贬值与美国经济增长减速挂钩,美元贬值可能意味着美国经济的糟糕现状。但他指出,投资者忽视了一点:美元下跌,正是帮助美国经济摆脱2001年科技泡沫破裂后的泥沼的关键因素。“事实上,华尔街和美国企业目前正在收获美元长期疲软的硕果,”比文斯说。
美国纽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西尔伯则指出,美元下跌只是市场供大于求的反映,比如,为了防止货币市场流动性枯竭,美联储向市场大规模注资,这可能造成美元供给过剩。但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不会被欧元所取代,因为一国货币之所以能够成为主要储备货币,最基本条件是“该国能否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避险天堂”,而美国显然仍具备这一先天优势,这是其他经济体所无法比拟的。他指出,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自2002年美元大幅下跌以来,各国反而持续增持美元资产,只是近来增持速度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