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看实体经济领域。实体经济过热的主要表现是在居高不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屡创新高的外贸顺差、持续走高的CPI数据甚至包括迭创新高的金融数据。
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6659亿元,同比增长26.7%,依然处在高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之所以一直回落不下来与“十一五”规划的启动直接相关。自“十一五”规划启动以来,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上马,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
特别地,房地产开发的投资连创新高是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根本原因。据笔者的观察,这几年来的房地产热,已经蔓延至全国大、中、小城市,房地产的屡次新政也未能止住许多城市房地产价格升势渐渐失控,因此,不能控制房地产市场的热度,试图遏制住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不可能。
今年前8个月中国贸易顺差已经达到1600多亿美元,逼近去年全年的数值。虽然财税政策频繁推出,人民币也屡屡创出新高,相比于汇改前已经升值了8%,但不仅没能缓解外贸的顺差,反而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升值减少顺差的定律在中国失效,根本原因在于马歇尔-勒纳条件不存在,即中国的进口需求和出口需求对汇率并不敏感。故而,期待人民币升值减少顺差短期内只会是一种奢望,相反升值会造成不少的经济麻烦,比如热钱的肆虐,甚至会带来社会问题。
自今年初开始,国内开始显现通胀迹象,8月6.5%的CPI数据一公布,更在全社会开始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自2004年10月开始到现在央行多次加息,今年更是破天荒连加五次,但CPI并不见有明显回落之势。本轮通胀主要源自农产品价格,而农村就业结构变化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根源性因素,短期内不可能消化,因而源头上堵住农产品价格上涨很难做到。而且商务部9月18日发布的调查显示,主要消费品的供应下半年开始偏紧,总需求和总供给似乎正在发生悄然的变化,未来由AD-AS模型描述的通胀或在眼前。
再看资产市场领域。目前中国的金融资产比较贫乏,也正因为如此,分流资金的渠道就局限于股市和楼市。眼下股市和楼市仍然在继续吹大所谓的“潜在泡沫”,各项数据如火如荼。当不少分析师慨叹“股市现在已经不需要分析”了,上市公司四成的业绩依赖投资收益,股市的火热最终只能归结为“流动性过剩”的堆积,因为目前已经找不到更好的理由来解释股市上涨。楼市也有着类似的逻辑,资金市的特征很是明显。
问题由此而出,短期内消化流动性过剩绝无可能,反而全球的流动性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是将减少而是增加。随着9月18日美联储减息,重新开启货币环境宽松的大门,可以预期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背景下,世纪初的宽松货币环境或将再现。流动性过剩将继续堆积起中国资产市场的大泡沫。
面对居高不下的宏观经济数据和热火朝天的资本市场,中国经济这架高速运行的飞机,能否继续平稳运行,最终实现“软着陆”,驶向民族振兴的远方之路?道路艰难,征途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