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信息披露
  • 6:广告
  • 8:观点·评论
  • 9:时事·国内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机构
  • A5:信息披露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信息披露
  • B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9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观点·评论
    紧缩措施能治理流动性泛滥吗
    部分商品供应偏紧 预示着什么
    铁矿石谈判首先要消除内讧
    中国能否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社会保障性住房垄断的两种结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铁矿石谈判首先要消除内讧
    2007年09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漫画 刘道伟
      ⊙王苹

      

      随着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日益临近,中国也开始加紧整顿进口铁矿石秩序。9月24日,五矿商会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进口铁矿石工作会议,公布了2007年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名单,拥有进口资质的企业再减6家,与此同时,进口商在进口铁矿石之前就要将进口信息报送商务部。

      铁矿石进口乱局是导致我国在价格谈判中被动的重要原因之一。2005年度,铁矿石涨价幅度高达71.3%,而当年我国拥有进口资质的企业超过500家。这分散了我国的谈判筹码。这一弱势从印度铁矿石现货价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印度的铁矿石品位低,其价格依然能比长期合同价高出20%-80%,就是由于众多民营企业内讧给抬上去的。2006年,我国一举把拥有进口资质的企业削减至118家,这一年,铁矿石涨价幅度为19%。

      但是,仅仅把符合资质的进口企业由118家降为112家还不够。铁矿石进口的混乱局面并未得到彻底改变。今年4-6月份,我国钢铁企业连续3个月减少进口铁矿石。而7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3361万吨,同比增长35.9%,这一松一紧导致国际海运费大幅上涨。今年以来,巴西至中国平均铁矿石海运费最高达到56.954美元/吨,而2006年平均仅为27.63美元/吨。今年1-8月,铁矿石海运费就上涨了100%以上,成为中国钢铁企业被迫承受之重。

      这暴露出来的问题,仍然是分散的铁矿石采购缺乏协调导致的。一方面,铁矿石供应和海运是高度垄断的。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及巴西淡水河谷三大企业,占了全球铁矿石供应量的70%,同时,3大铁矿石供应商垄断了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72%。强势垄断地位强化了卖方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我国铁矿石进口分散在100多家企业,并且,这些企业的进口铁矿石方面,缺少信息的沟通和进口时间、数量等方面的协调,采购力量不集中,且采购铁矿石现货贸易额度大,长期合同买矿份额少,很容易被铁矿石供应巨头各个击破,被动在所难免。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不仅仅要减少拥有进口铁矿石资质企业的数量,同时,还应通过协作,拧成一股绳,强化自己的话语权。在此方面,中国有色金属的铜精矿谈判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2003年11月,占中国铜产量70%以上份额的江西铜业、铜陵有色、云南铜业、大冶有色等铜企业联合在上海宣布成立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组,共同制定谈判细则,同时划出了价格底线,还对外宣布中国冶炼厂已做好减产准备。这一动作立即迫使国际铜原料供货商的主动让步,扭转了我国在国际市场铜原料采购活动中的被动地位。

      产能过剩是我国屡屡在铁矿石进口方面发生内讧的根源之一。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00亿元,是2000年之前中国钢铁工业48年总投资的1.3倍。这使得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较之其他国家显得非常低,而集中度低必然造成谈判筹码的流失,弱化自己的话语权。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排名前15家企业钢产量仅占我国总产量的45%,而日本前5家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全日本钢产量的75%,欧盟6家钢铁企业钢产量占欧盟整个钢产量的74%。

      中国钢铁企业从国外进口大量铁矿石,生产、出口到国外的却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钢材,这种低附加值产品并没有为我国带来多少好处,却加剧了铁矿石资源的紧张与能源需求的紧张。我国虽然在不断淘汰落后产能,但是,由于受国际市场钢材价格高于国内市场形成的价差刺激,新增产能抵消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努力。据悉,我国今年要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2255万吨、落后炼钢能力2423万吨,而今年新增的钢铁产能就已经达到3700万吨以上。这同样分散了我国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的筹码。

      我国钢铁业存在的内讧现象,导致了力量的分散,这最终让我国在铁矿石谈判中付出了惨痛代价,不得不一次次无奈地满足对方的漫天要价,要走出这一困境,必然消除内讧,集中力量,强化自己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