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航空、煤炭、钢铁等基金的核心资产股联袂大跌,有色股全面退潮,地产股也是受到潜在调控政策的抑制。这种现象如果产生于几年前的行情中,可能早就兵败如山倒了,但目前的大盘却仍是闲庭信步,微波荡漾。这种大盘没动、许多个股却跌去了10%甚至更多的现象,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时代不一样,行情也不一样了。细观行情,这一切应拜赐予金融股的作用。
包括银行、保险、券商股在内的金融股阵营与势力已经空前庞大,它占有了整个市场近40%的公司利润贡献度,也占有了超过40%的市场权重。并且,在“财富大革命”的年代,金融股以其明确可预期的增长性,吸引了市场巨资进驻,并长期盘踞在其中。在目前行情中,你已绝不可能找到任何一家不配置金融股的基金,因为如果不配置金融股则基金净值的增长必落后于大盘。在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即使行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基金等机构有大幅减持的行为,但也绝不可能找到任何一家把金融股全部清仓的基金。
在目前阶段,基金等机构的减持行为是显著的。9月份的CPI仍是高居的,10月份的扩容规模是空前的,行情整体的估值压力也是实实在在的,调整的要求是明显的。与此同时,中石油在“十一”长假后将视市场状况进行IPO;建设银行、中国神华下月起将计入指数;新的一批权重股将对指数进行再次改造;一批指数型基金也将会根据成份股权重的变化进行“搬西家,挪东家”的多方位调仓。结合金融股对大盘指数一如既往的“霸占”,在后一阶段我们将可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象:在行情的调整阶段,大盘可能只调整了10%的幅度,但大多数股票却下跌了30%甚至更多。这对以大盘涨跌来衡量行情好坏,并作为操作依据的投资者提出了严峻挑战。
更主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指数的变化被新、老权重股高度垄断,并且在股指期货推出有了对冲工具之后,我们还将不得不面临一个更新的市场格局:大多数时间里大盘将呈横向的箱体运动,而个股行情的暗流与急流共存,并呈高度分化的趋势。这给予我们对市场的新认识和新预期是:(1)以指数涨跌来判断行情投资机会与风险程度的传统理念和习惯思维将逐渐被淡化;(2)股市之道,适者生存,市场各类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将随行情格局的变化而逐渐趋向于风格化;(3)在市场形成新格局过程中,现有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将可能面临一次投资思维汰陈出新、股市财富再分配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