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一就是确立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中国共产党向世界的郑重宣告。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它表明了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奋勇前进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指明了我国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发展路径和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国近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1992年为分水岭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当然,这两个时期也是贯通的,贯通于这两个时期的一个核心指导思想是,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党的基本路线。我们这里所说的两个不同时期,仅仅是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这个角度来看的。
1978年至1992年这十五年,可以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论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上,经济战略的具体部署上,还是宏观调控的方式方法上,都处于摸索的阶段,经济发展难免起伏不定。
经过对我国实践经验的认真总结,经过长时间的认真思考,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了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这在理论上是一重大突破,使我们从市场经济就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思维模式中解放了出来,在实践上则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1992年至今的十五年,虽然有所争论,但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方向却没有丝毫动摇和改变,围绕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打下坚实物质基础的是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发展是硬道理”,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向纵深改革也铺平了道路。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面对片面强调GDP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如收入差距加大,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紧张度上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可以说,中国的发展道路又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关口,如何发展这一历史性课题更加凸显在我们面前。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形成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
和以往曾一度出现过的片面强调发展速度、强调GDP的发展观不同,“科学发展观”注重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经典的诠释,他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为什么发展是第一要义?因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为什么以人为本是核心?因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为什么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为实践证明只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发展。
为什么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为只有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才能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科学发展观”这几部分内容相互衔接、密不可分,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整体。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的指导当代中国发展所必须遵循的、须臾不可偏离的基本原则;它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日益成熟,政治上的日益自信,领导和顺应历史潮流上的日益自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重大基本原则指导下,必定越走越宽广;象征着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必定永远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