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在一点点热起来,以常人不那么明显感知的速度一点点热起来。
在中国证监会8月14日正式颁布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后,金地集团率先对公司债“示好”,于8月22日通过了发行公司债券的议案,并于当日发布召开股东大会通知以讨论相关议题,其急迫心情可见一斑。而长江电力更是捷足先登,从提出发行公司债议案到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仅仅经过了短短27天。如此高效率令其他上市公司发债热情随之“点燃”。统计显示,目前上市公司公司债的拟发行规模已突破300亿元。
据一家财经报纸的记者从发改委获悉,今年第二批企业债的发行额度已确定为995亿元,略高于第一批企业债992亿元的额度,两批合计1987亿元,刷新年额度历史纪录。
对于企业债的“热”,有人评论说,这是在股票市场指数高企态势下,给投资者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品种。这话当然不错。但我以为,时下的“企业债热”,不仅是资本市场本色的一种回归,而且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力度。债券与股票,是完整的资本市场的两大“主角”。在我们这儿,它们却有点“跛足”。我国的债券市场,如果把央票、短期融资券都算在内,规模在近年来增长很快。但是,与企业、居民、实体经济活动相关的债券比重太低,充斥的都是金融类债券。于是乎,A银行发行B银行买,商业银行发行政策性银行买,证券公司发行商业银行买,央行发行商业银行买。如此转来转去,资金只在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转圈,很少落到实体经济中去。须知,金融是为经济服务的,金融产品不为实体经济服务、不和实体经济相关联,它就很可能产生泡沫,市场中所形成的价格及其走势,也很可能不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在这种格局下,货币当局的很多调控手段,特别是利率调整,到头来往往是使这样一些持有债券的金融机构的收入此长彼消,对实体经济影响较少。这不能不说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种缺憾。
就此而言,企业债的“热”,有“一举两得”之功。从企业方面看,债券融资虽然形成公司的负债,但长期债务的资本化特征则受到企业欢迎,企业可以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视为自有资金加以运用,从而减轻还款压力,服务于实体经济。对市场而言,民间资金十分充沛,投资人对企业债券这种低风险、高收益类投资品种需求巨大。而这次“07长电债”除了作为首单公司债券的标杆意义,在定价方面,它也作出了创新,采取了市场化的询价方式确定票面利率。询价的定价方式更加市场化一些,充分反映了市场的投资需求,这对真实市场利率的把握,无疑是一帖“良剂”。
日前,央行发布公告,支持公司债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交易流通和登记托管,“企业债热”的非品种意义,我们可以细细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