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妍斌
金融结构(Financial Structure)是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总和,主要表现是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性质、规模、种类和集中程度。金融结构主要有德日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模式、英美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结构在西方各国出现融合、协调发展之势。一方面,原来以间接金融为主导的德国、日本等国纷纷大力发展直接金融,向金融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靠拢;另一方面,在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国家全能银行的挑战下,英美等国的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以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回归混业之路。
实际上,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具有互补性,商业银行作为中介具有信息优势,但借短贷长限制了其长期资本供给能力,资本市场的股权或债权融资具有提供长期资本的效率,两者协调互动能够满足不同投融资主体金融服务需要,更清晰地进行风险揭示,降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起到取长补短,互相支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金融危机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1990年,美国银行业几近瘫痪,而正是资本市场弥补融资功能缺位,防止了经济严重衰退;1998年,美国资本市场陷入困境,商业银行代替资本市场将储蓄转化为投资,避免了金融混乱。亚洲金融危机后银行业崩溃造成经济持续衰退,正是缺乏一个有效率的资本市场,无法在危机时为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要的资本供给。
我国金融结构发展严重不均衡,一是直接融资远远落后于间接融资。间接融资占比近90%,直接融资占比仅为9.6%,远低于日本、德国、美国企业的直接融资50%、57%和70%的水平。二是直接融资中债券市场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上是先债券融资,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比例一般远远大于股票融资,美国目前债券发行的规模大约是股票发行规模的6-7倍,而企业债与股票筹资额仅大致相当。规模方面,2006年股市市值增长163%,债券市场市值仅增长10%;截至今年8月末,沪深股市市值达到23.55万亿,债市总值11.57亿元,企业债和短期融资券市值总值为0.61万亿元,不到同期股市市值的3%。三是债券市场中企业债远远落后于国债、金融债发展。美国债券市场是全球发展最完备的市场,目前公司债券在债券市场中占比19.8%,远远超过国债占比。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失衡问题,8月末,国债、央票、金融债分别占比37.3%、32%和25.3%,企业债和短期融资券分别占2.9%和2.5%。企业债的滞后发展不仅使债券市场发展不平衡,也导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使直接融资长时期远远落后于间接融资,这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严重弊端。
当前,为构建结构均衡的金融体系,在进一步加快银行体系改革、构建多层次的股票市场的基础上,关键是要大力发展企业债特别是现在的公司债市场。在长江电力拔得公司债头筹后,预计未来公司债发行规模将逐步增加,公司债发展有望给资本市场发展提供基本要素补充,为其发展带来深刻的质变。高度重视和促进公司债发展,一是原则上规定只要经营合法、具有偿债能力,都可以通过举债融资,为所有公司提供公平的债务融资环境。二是放宽对公司债券投资者的约束,除了个人投资者之外,重点发展机构投资者,放宽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机构对公司债券投资的限制,同时引进国外的投资者,为其发展创造更好的供需环境。三是信用评级市场不成熟、缺乏受认可资质好的评级机构、社会监督缺位是制约公司债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应大力支持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着力提升评级公司整体素质,为公司债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监管环境。(作者系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