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十七大特别报道
  • 3:专版
  • 4:十七大特别报道
  • 5:十七大特别报道
  • 6:财经要闻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路演回放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海外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版
  • B7:中国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环球财讯
  • D6:产权信息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0 月 1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让“三驾马车”协调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建立预警机制 有效控制外债风险
    蓝筹出现相对“稀缺” 值得关注
    “公益性质”为医改方案指明方向
    私募股权基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建立预警机制 有效控制外债风险
    2007年10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唐震斌

      

      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我国外债规模出现负增长,短期外债占比也开始下降,表明有关部门缩减外债规模的措施已取得明显效果。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最近披露的数据,截至2007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278.02亿美元,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429.33亿美元,短期外债余额为1848.69亿美元。

      缩减外债规模的措施之所以取得明显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加大监管力度,控制外债规模。由于造成我国流动性泛滥的根源是巨额贸易顺差、以及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所导致的大量热钱流入,使得外汇占款规模过大,进而诱发货币信贷和投资增速过快、资产价格持续上涨。为此,商务部、外管局、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外汇资金进入和流出的均衡监管,规范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借用外债的行为,重点监控短期债务型资本的流入,依法对没有实际贸易背景的外汇流入进行查处,以便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其次,改进外债管理方式,抑制短债过快增长。短期外债具有时间短、速度快、风险大的特点,故一直是各国政府监控的重点。我国政府一直重视短期外债问题,早在2003年初就发布了《外债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规范管理。针对贸易融资是我国短期外债比例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国家外汇局2006年9月底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进贸易外汇收汇与结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收汇单位贸易外汇实行“分类监管”,对列入“关注企业”名单的严格审核其办理收汇结汇等业务。

      为了进一步控制短期外债规模,规范金融机构借用短期外债,国家外汇局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于今年3月初发布了《关于2007年度金融机构短期外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调减2007年度金融机构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并明确了指标调减的要求及步骤。除了额度上的调减,还调整了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的核定范围,将期限在90天以下(含90天)的已承兑未付款远期信用证不纳入短期外债指标的控制,缩小了短期外债的计算范围。

      此外,国内资金充裕,也减少了对外资和外债的依赖。可以说,前期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对遏制短期外债的快速增长势头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预期效果。

      不过,下一阶段我国外债余额和短期外债余额可能恢复增长态势,短期外债的占比仍将居高不下,原因如下:

      一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包括国外资金;二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必然带动与贸易有关的融资需求上升,而短期外债增长主要来自贸易信贷; 三是为了抑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中国将继续实施宏观调控,仍有较大的加息空间,而美国已步入降息通道,中美利差正在逐步缩小,将提高借外债的积极性;四是受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趋于下滑,在目前全球流动性依然过剩的情况下,国际热钱很可能撤离欧美市场,涌入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内地;五是在人民币中长期升值的背景下,一方面企业更倾向于借用外债;另一方面,外贸企业更希望进口延期付款和出口预收货款,这些都会造成短期外债上升。

      外债风险及其控制是影响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全球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我国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外债风险,如建立外债风险控制的指标体系和外债预警系统等。我们要树立经济安全意识,密切关注境外资金流入,强化对短期资本的监控,高度重视短期资金通过贸易、个人外汇和投资等渠道流动的状况,严控外债过快增长。(作者为宏源证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