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十七大特别报道
  • 3:十七大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13:特别报道
  • 14:特别报道
  • 15:特别报道
  • 16: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金融机构
  • A4:金融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行业研究
  • B7: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10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专栏
    成长的烦恼
    他们依然在静思经济学最根本难题
    美元倾销 才是股市泡沫化根源
    最遗憾还数法兰西两大才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最遗憾还数法兰西两大才俊
    2007年10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陈宇峰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21COE-GLOPE研究中心国际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让·梯若尔今年与诺奖失之交臂
      让-雅克·拉丰惜乎英年早逝
      终于看到最难预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亮底了,又是三位美国经济学家获此殊荣,以表彰他们在“机制设计理论”上的卓越贡献。一位是年近九十的利奥尼德·赫维茨(Leonid Hurwicz),比1996年获诺奖时最年迈的法国经济学家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rey)还要大几岁,真可谓今年的另一项新纪录。不过,那位可怜的维克瑞在获奖两天之后因为过多的电话和访谈缠扰辞世而去。大家至今都没有弄明白诺奖对于那些年迈、正淡泊名利的老经济学家来说是一种福音呢,还是诅咒?大家只看到诺奖总是颁给这些老人。

      今年获诺奖的第二位经济学家则是大名鼎鼎的埃里克·马斯金(Eric S. Maskin),他对经济学的贡献也不仅仅局限于委员会宣布的机制设计理论,在博弈论、公共选择理论上的知名度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对于马斯金的获奖,应该是在大家意料之中。这位以其深邃的理论贡献,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经济学高级研究人才培养的突出贡献的经济学大师,代表了经济学理论上的最强价值取向。他的这次获奖,实际上也再次证明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在整个经济学中的重要性,也激励更多的经济学家追寻着这一思路发展下去。

      至于获奖的第三位经济学家罗杰·迈尔森(Roger B. Myerson),世人对他的认识来自于一本博弈论的著作《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之后大家也看到他在加州电力改革过程中卓有成效的应用性贡献。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一方面他可以把博弈论的教材写的艰涩难懂,但另一方面又能把这些艰涩的抽象理论转化为非常实用的现实问题,最有名的案例是他利用机制设计理论成功控制美国医学院过度膨胀的报名人数。实际上,在这当今的国际经济学界还没有几人能与之比肩。据说,他的获奖也有非常好的前兆。2002年,芝加哥大学经济系以高薪把他纳入旗下。在世界上最牛气的经济系里,教授几乎全部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或者提名者。芝加哥大学还有专门的分析师,评估全球5年内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各路英豪,然后将其挖进学校里来,坐享其成。

      其实,“机制设计理论”也不是第一次得奖,1996年莫里斯和维克瑞就因为他们在不对称信息下的激励理论而获得诺奖的。不过,他们仅仅代表了机制设计理论的第一支分流,即效率机制:设计者的目标不是个人收益最大化,而是整体社会的效率最优,因此他们的理论应用最多的还是在公共政策领域,比如税收、公共财政等领域。而第二支机制设计理论主要侧重于最大化委托人(或者拍卖者)的预期收益,即最优机制设计,迈尔森在1981年发表的“最优拍卖理论”就是这方面的奠基之作。简单地说,他们力图解决在给定信息分布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某种制度来最大程度地激励经济活动的参与人,也就是最优合同的设计问题。今年这一领域的再次获奖,也证明机制设计理论的逻辑魅力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非凡影响。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词中所说的那样,它弥补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机制在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可能性缺失。可以想象,这样的拓展工作对于我们理解现实世界有多么重要啊!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尘埃落定,又要开始预测明年的得奖人了,那些提名者中究竟谁会有命运的垂青呢?真的不希望让他们要熬到八九十岁的垂暮之年。如果那位传奇色彩的法国经济学家让-雅克·拉丰(Jean-Jacques Laffont)不是英年早逝,他应该会和赫维茨他们三位一同,或者代替其中一位分享这份荣誉的。且不说他之前无数的开拓性工作,单单就一本《激励理论》就有此资格问鼎。而拉丰的同事、马斯金的最得意弟子让·梯若尔(Jean Tirole)这位名满天下的法国才俊,之前拥有赢得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最高呼声。他在20多年学术生涯中对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足以令任何一位同行咋舌:300多篇高水平论文,11部专著,内容涉及经济学的任何重要领域。1981年,继法国数学博士之后,让·梯若尔再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年轻的梯若尔将研究方向转向了当时正在崛起的产业组织理论。1988年,梯若尔出版了第一本、也是迄今他的代表作《产业组织理论》,标志着一个产业组织理论新框架的形成。他在2002年底出版的《公司财务理论》再次引起轰动,在公司金融理论领域同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马斯金等人的今年获奖也必将让这个天才的法国经济学家等上好一阵了,只是希望他的等待不会像赫维茨、维克瑞那样漫长。

      老者赫维茨、大师马斯金以及智者迈尔森名至实归,最可惜的是那两位法国经济学家,一个是英年早逝,一个与诺奖失之交臂。(张大伟 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