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昨日表示,中国将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福利事业谋划转型
窦玉沛17日做客中国网与网友交流时说,中国未来福利事业的发展可以概况为“一个转变,三个结合”。一个转变就是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补缺型的福利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在转变过程中,要由特定的服务对象,向全体老年人、残疾人和处于困境中的儿童转变,同时在服务项目和产品的供给上,要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需求。
目前,我国现有福利机构总数为39500多个,全国兴办的福利企业30100多个,249家专门的儿童福利院。他说,虽然国家的福利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一下达到普惠型福利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推进的过程中既要明确目标,同时又要从实际出发,留出余地。
窦玉沛表示,“三个结合”第一是居家、社区和福利机构相结合,通过三位一体的结合构成福利服务体系;第二是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走社会化的路子,这是发展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必然的选择;第三是走法治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相结合的路子。
“对于社会福利的三种对象,中国分别有《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残疾人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围绕这些法律,还要制定一系列的实施办法来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窦玉沛说。
迎接“未富先老”挑战
1999年开始,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有专家预测,2014年我国老龄化人口将会超过2个亿,到2026年将达到3个亿,到2037年前后将超过4个亿,2051年达到峰值,届时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0%以上。
窦玉沛说,中国目前老龄化问题有三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非常大,二是增加速度非常快,三是高龄化趋势明显。
“我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未富先老。”他说,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至1万美元,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在1千美元左右,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他说,未富先老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可持续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必须从现在开始未雨绸缪,积极地应对这个问题。
国家投入将增加
对于有人提出的中国社会福利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窦玉沛表示同意这样的观点。“因为我国经济这些年是快速地发展,但在社会福利方面不论是从认识上到投入上,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说,在认识方面,一提社会福利有些人往往想到西方的高福利、全民福利、福利养懒汉,实际我国的福利与西方的普惠型的福利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还是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这样有特殊需要的群体。
“除了认识上的问题,还有一个投入的问题。国家对社会福利设施的投入,在中央层面没有这方面的科目安排,但是国家给了一个政策就是发行福利彩票。”
但窦玉沛表示,随着今后公共财政的建立,财政支付结构的调整,这方面的投入也会增加。“‘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安排儿童福利5亿,安排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6亿,同时还在论证减灾安居方面的建设和爱心护理工程的建设,相信这方面的投入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