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内的房地产代表团以客户的身份,来欧洲考察。行程的安排,照例是蜻蜓点水式的漫游,如此,在慕尼黑的逗留时间便很短暂。为了让客人不虚此行,德国公司采用了一个新老结合的方案:先参观一个古老的宫殿,再看一些现代化的建筑。
由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客人还需要辟出一个专门的购物时间段,德国公司只得安排在市内就近观光。陪同客人的,除了项目的德国总建筑师与一个在德国定居的中国建筑师之外,还拉上了其他几个同事。
上班时间与客人一起游玩吃喝,且阵容不小,显而易见,这是自以为了解中国国情的主人在用中国的方式讨好客人。然而,尽管主人处处刻意营造中国特色,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这位总建筑师循循善诱地启发客人:一座城市的建筑灵魂,一般是老建筑;老建筑通过合理的改造,在新时代可以发散新的魅力;德国人尊重历史文化,德国的老房子很多。
也许,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会以为洋老头是为了应酬而没话找话说,也许,会感觉他傻:一个做建筑设计的,当然是希望多兜揽生意,哪有反过来劝客人少造新房子,多多保护旧房子的?
走马观花的观光一日游,被老人变成了一场用心良苦的启蒙教育。
思维一旦养成不同的定势,沟通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有些对话,如同对牛弹琴。
老人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婉转地提示客户,在干旱的地区,过多地采用水景设计,会导致后期的运转与维护费用过高,并会白白地耗费宝贵的水资源。
对此善意,中方的开发商并不领情,他们众口一词地声称,这个不用你操心,费用反正是我们出,你只管设计,水景要多一点。
然而,不管是停留在老房子前介绍其悠久的历史,还是在新建筑前传达环保安全和节能的理念,客人们总是忙着相互拍照,而财大气粗的老板,则动辄拍拍他的肩膀,“你就照这个样子,给我弄一个一模一样的”。
虽然不以为然,但为了不得罪客户,老建筑师也只得唯唯诺诺。七嘴八舌的观光游,无法改造手握重金与大权的客人们的思想。像这样的启蒙教育的失败,对老人来说,也不是第一次了。
好在项目早就签约,德国人乐得退守回拿人钱财替人做事的角色。
从某种角度来说,建筑师是艺术家,但与画家和雕塑家等纯粹的艺术家不同的是,建筑师不但要考虑到视觉方面的审美与创新,还要兼顾造价、功能、产品和技术条件、 景观、 市政配套等,此外,还要越来越多地顺应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法规和需求。
遗憾的是,与德国客户相比,中国客人过多地追求简单的视觉冲击,看起来,上帝们还没有学会把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卖点。
须知,建筑既然是固体的艺术,就必然包含文化成分,并体现一种时代精神。
一拨又一拨的中国代表团来了,又走了,拍摄了无数的照片之后,国内的很多城市出现了高楼大厦 、 广场喷泉和进口草皮。
诸如此类的简单抄袭,让一些人发了财,让另一些人感到了虚荣。然而,有多少人会发自内心地赞美:这样的生活让人更加放松舒适安全稳定和方便?
肤浅的抄袭,既会遭到反感和嘲笑,也会碰到知识产权的纠纷,何不深入一点,把某些优秀的文化与精神,也采用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拿来的,应该是精神,既然为我所用,就不是照搬照抄,而要本地化。比如,以人为本,真正在中国实践起来,当然是以国人为本,考虑当地独特的社会特点和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