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观点·评论
  • 5:信息披露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信息披露
  • 9:专版
  • 10:专版
  • 11:专版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时事·天下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环球财讯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广告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上海证券报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2007 年 10 月 2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行业研究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行业研究
    水泥业景气度续升 价格仍有更大上涨空间
    销售旺季渐行渐近
    华新水泥(600801)
    江西水泥(000789)
    海螺水泥(600585)
    水泥行业未来将加速洗牌
    冀东水泥(000401)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水泥行业未来将加速洗牌
    2007年10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银河证券 洪亮

      

      2006年我国水泥产量达12.36亿吨,占世界水泥产量的50.45%。2007年上半年全国生产水泥61830万吨,同比增幅达到16.0%。在我国水泥产量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水泥行业的供求矛盾却在不断恶化。2006年国内水泥市场需求不到12.5亿吨,而水泥生产能力已达16.94亿吨,产能过剩4.5亿吨,特别是落后生产能力比重仍占50%。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预计2010年国内水泥需求量为13.5亿至14亿吨,比2006年的产能少2.5亿至3亿吨。在总产能中,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将达到70%以上。因此,未来几年,我国水泥行业总量过剩、结构失衡的矛盾依然突出,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

      

      提高行业集中度仍是当务之急

      尽管我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相对前几年来说有所提高,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我国排名前1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水泥生产总能力也只相当于世界水泥工业第一位的法国拉法基集团(Lafarge)一家的产能。从国外水泥发展历史来看,水泥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都是60万吨以上;除中国水泥之外的国际前五大水泥集团的集中度达到42%。从水泥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经营区域性特点明显的水泥产品,龙头水泥企业在区域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只有达到60%以上,才能起到稳定区域价格的作用。目前,世界前50家水泥巨头的生产集中度已达到60%以上。我国较低的集中度是强化市场价格波动性、引发低层次价格竞争的主要原因;而平均产能规模过低则会抑制行业规模效应的发挥。要达到稳定区域水泥价格的作用,提高我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仍是当务之急。因此,我国水泥行业提高集中度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国家发改委为落实2006年4月13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于2006年10月17日出台《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到2020年,水泥企业的数量由目前的5000家减少到2000家,生产规模3000万吨以上的达到10家,500万吨以上的达到40家。为此,2006年12月底国家出台包括十二大全国性内资水泥集团在内的60家重点扶持水泥集团名单,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贷款投放等具体措施上予以扶持,以进一步推动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2007年2月18日国家推出《2007-2010年全国分省市淘汰落后水泥能力计划表》,量化淘汰落后产能指标,并与各省市自治区政府签署淘汰责任书,以明确淘汰的进度和责任。根据计划表,到2010年全国将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5亿吨,企业平均生产规模将由2005年的20万吨提高到40万吨,企业户数将由5000家减少到3500家左右。

      

      企业兼并重组将风起云涌

      水泥业是一个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要在行业中立足,必须在结构调整中扩大规模,成为区域龙头水泥企业,才能在区域市场中有价格的话语权。目前的状况是:我国水泥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低于60%的不多,即使像海螺、山水、冀东和华新这样的龙头企业,资产负债率也在60%以上。自有资本比例太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过高。受资金的制约,国内众多中小水泥企业不仅失去扩张机会,还面临沉重的还贷压力。水泥企业资金的短缺却为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收购、兼并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包括外资在内的有实力的大集团,敏锐地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大对国内水泥企业的并购力度,有选择地对区域龙头或有望成为区域龙头的水泥企业进行投资,抢摊布点,占领经营的制高点。近年来,水泥板块并购浪潮风起云涌:中国非金属材料总公司(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子公司)入主天山股份,法国拉法基集团(Lafarge)收购四川双马,HOLCHIN B.V.增持华新水泥A股,德国海德堡(Heidelberg AG)入股冀东水泥的子公司,海螺水泥牵手昌兴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入股巢东股份,徐州海螺以9.61亿元现金、并承担2.3亿元银行借款担保的代价易主中国建材集团。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以2.40亿元受让太行水泥50.84%的股权,爱尔兰CRH公司拟购买亚泰集团所属全部水泥企业26%的股权。中国中材集团公司控股赛马实业,中材国际合并天津水泥设计院。海螺水泥参股祁连山 。中国建材联手江西水泥、尖峰集团、虎山集团、浙江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组建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特别是拉法基全资控股四川双马获得批准,标志着外资入主国内龙头水泥企业进入了倒计时。

      这些并购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内资并购,也有外资并购;既有大企业集团并购小企业,也有大企业之间的转让;还有联合设立新公司。并购的案例不断涌现,并购的案值越来越高。

      随着政府加大对重点水泥集团的扶持力度,将有助于解决一直困扰国内水泥龙头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整合,未来的兼并重组将进一步加剧;通过兼并重组壮大的水泥集团,更有条件进一步兼并重组,加速产业集中度提高。

      可以预期,未来水泥行业洗牌将加速,区域性龙头企业在行业地位将进一步加强,水泥行业的并购也将愈演愈烈。未来水泥行业的兼并重组将以形成区域龙头企业为主:一方面,国内有实力的水泥企业对目标市场周边的中小水泥企业进行各种层次的“联合”,以期成为区域水泥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外资水泥巨头在国内水泥市场积极布局设点,对国内水泥企业形成压力,加速上述区域龙头企业进一步兼并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