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于2006年10月27日首开先河,A+H同步发行上市成功,其IPO创下了全球资本市场有史以来发行规模最大等多项纪录,被国际媒体和金融业誉为“世纪招股”。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行总市值为25595亿元人民币(折合3438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金融企业。
又是一个10月27日,回首这一年来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通过资本市场这个平台,工行已经出现了四大可喜变化。
财务数据:更加好看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出于某方面的考虑,就在本月25日,工行刚刚公布了靓丽的2007年三季报。报告显示,该行在第三季度盈利能力再度大幅攀升,今年前9个月实现税后利润641亿元,比2006年全年多142亿元,同比增长66.0%。
与2003年至2006年连续四年30.2%的复合增长率相比,这一增速明显更加令人鼓舞。分析利润快速增长的原因,不难发现,很多方面与股市的发展息息相关。比如,受股市持续高温的影响,居民理财意识空前高涨,前三季度工行理财业务总量比去年全年增长89%,随之理财收入也大幅增加。
公司治理:显著改善
曾几何时,国内银行业一直因公司治理水平低下广遭诟病。但随着国内银行的相继上市,这方面取得的成绩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从工行来看,上市一年来,该行公司治理水平明显改善,决策程序也更加透明。
根据相关监管要求,今年上半年,该行重新修订了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进一步健全了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运行机制。董事会在加强科学决策的同时,积极探索监管职责的发挥,先后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制和垂直的内部审计体系,不断规范监督的模式和方法。监事会发挥专门监督职责,加强对董事会和高管层及其成员履职行为的监督,认真开展对财务收支、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监督检查,促进了全行稳健经营持续健康的发展。
此外,该行制定和完善了各项与公司治理有关的制度规定。
综合化:稳步铺开
继2005年在商业银行中率先成立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后,上个月银监会正式批准工行筹办独资金融租赁公司。与此同时,该行还大力开展了无需牌照的一些投资银行业务,比如财务顾问、投融资服务、承销顾问业务等等。
用工行行长杨凯生的话来说,“综合化经营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但这更是我们发展中一个过程。应该说工行这几年来,已经在综合化经营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成效。”
他还表示,是否进一步开办保险公司等取决于监管部门政策监管法规的规定。如果这些法规有变化的话,工行会适应这些变化作出自己的决定。
国际化:加速前行
同样是在25日,工行与标准银行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标准银行”)联合宣布,双方已就股权交易和战略合作事宜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工行将支付约366.7亿南非兰特(约54.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这是工行去年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对外直接投资。去年年底,该行收购了印尼哈林姆银行(Bank Halim)90%的股份;今年8月,又宣布收购澳门诚兴银行79.93%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宣布收购标准银行后还表示:“我们今后还会继续以机构增设和收购兼并并举的国际化发展办法来发展。我们重点关注是周边国家,金融中心所在地的国家,尤其是关注新兴市场的国家。”
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工行可能会继续寻找自己的并购目标,甚至可能会在这方面加快脚步。
■记者手记
资本市场提供更宽广舞台
⊙本报记者 但有为
10月25日,南非约翰内斯堡股市银行板块指数上涨了4.09%,汇市上兰特对美元比价创出16个月来新高,债券市场当日也明显走强。或许你想不到,这一切都和远在万里之外的一家中国银行有关。
当日,工行宣布,斥资366.7亿南非兰特(约54.6亿美元)收购标准银行集团有限公司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虽然这一收购仍待双方股东大会和监管部门的审批,这消息公布后,迅速成为当地市场的重大利好。
南非当地经济学家也认为,这是“东方巨龙”进军非洲大陆的重大步骤,将对中非合作起到推动作用,对南非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短短一年之间,工行已三次出手,海外并购的步伐明显加快。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工行加快海外并购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并购需要强大的财务实力,上市融资为这一切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去年10月27日,工行成功实现A+H同步发行上市,为了募集到了196亿美元的资金,工行资本实力因此大增。此后,该行海外并购步伐明显加快。
有分析人士认为,上市不仅提高了工行自身的透明度,还有助于其加速与国际规则和管理的接轨,这些都将为其开展国际业务提供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