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9年,一位名叫赫泰尔·马克斯的瑞士钟表工程师发表文章,提出了一个轰动性的观点:石英钟表将是未来钟表业的主流。然而这个轰动很快就平息了:来自世界各地对瑞士钟表的赞美之辞,使瑞士钟表商对自己的钟表业情有独钟,因为这时瑞士钟表企业同样已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石英钟表,更不用说王牌机械表了。然而令瑞士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场威胁钟表王国地位的挑战正在日本的精工集团紧锣密鼓地策划着,其突破口就是石英电子表。
石英表的运行机理是在石英上通入电流,使其发生伸缩性规律振动,然后将此振动以电气的方法连接马达来标出时间。从振动的精确性来说,机械表根本无法与石英表相比。只要拥有耐震的能力,石英表计时并不受温度等变化的影响,能达到十分精确的程度。
始创于1881年的精工(SEIKO)是著名的日本制表公司,它瞄准的是世界一流的对手,但是精工的手表在与瑞士名表“欧米茄”的竞争中屡屡处于下风。石英表让精工找到了开发未来钟表的研究计划,精工将这次研究革新命名为“59A计划”。59A计划小组的目标就是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前全力完成可以携带的石英表。1961年,精工舍制造完成了石英表951一型机。在东京奥运会上,这款石英表大出风头。它是一种能够携带的,世界上最早使用干电池带动的石英表,重3公斤,平均日差仅为0.2秒,裁判用一只手便能轻松携带。
当精工表在1968年参加纽沙贴夫天文台的钟表比赛时,名次已经排在瑞士表之前。这使瑞士公司丢尽了脸。瑞士厂商宣布从此停办纽沙贴夫天文台的钟表竞赛。这意味着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瑞士钟表黄金时代宣告结束。
精神大振的日本精工集团没有居功自傲,而是迅速转移思路,准备将竞赛的成绩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将石英表商品化的战略决策:“生产大众化、小型化的石英表”。而和日本人不同的是,瑞士人更加追求机械钟表的极致和高精确度。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忽略了机械钟表耐性差、成本高等缺点。
1967年,日本在东京的新产品发布会上展出了外表直径30毫米、厚3.5毫米的石英表——精工35SQ。尽管瑞士的钟表中心CEH开发石英钟表比日本早,但直到1968年才开始出售产品,比精工迟了半年。而此时精工表已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精工表在市场上又一次超越了瑞士。后来日本的电子石英表产量跃居世界首位,给瑞士的钟表业以重创。瑞士钟表业的就业人数由9万锐减至3万,失业者陡增。汝拉山脉的茹谷1970年曾经有1620家钟表厂家,但到1980年,只剩下不足三分之一。
以后的故事是大家都知道的了。瑞士钟表业重新考虑了自己的战略方向,推出了斯沃琪手表,使瑞士有着五百年历史的手表行业重新焕发了青春。精工表后来居上的故事,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后来者完全可以依靠自己创造性的模仿超越先行者。在德鲁克看来,创造性模仿就是一种创新战略。
创造性模仿的战略是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待产品或服务的。瑞士机械表确实高贵优雅、做工精良、款式多样、走时准确,有着强大的品牌效应。但是,在消费者眼里,价格昂贵的瑞士表是奢侈品,而不是消费品。现在,手表已经是传递个性和情感的一种“情感产品”。
就是在这样的思维下,日本利用瑞士这个石英表的“先驱”,加上自己的研发,用“生产大众化、小型化的石英表”的目标推出了比瑞士的机械表走时更准确、价格更便宜的石英表。也是在这同样的思维下,领导80年代瑞士手表的海耶克推出了色彩艳丽、设计前卫、完全由塑胶和其他合成材料制成,机械底盘、表壳和镶嵌板三部分被合并为一体成形的斯沃琪手表,拯救了瑞士钟表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