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时事
  • 7:专版
  • 8:广告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私募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11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罗杰斯:
    从投资大师到娱乐明星
    美国出了个
    “做空中国基金”
    不能贸然征收资本利得税
    房市调控不能缺少效果评估机制
    从两大独有因素看A股估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国出了个“做空中国基金”
    2007年11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诸葛立早

      

      11月8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了全球首只做空中国股票的ETF——“超短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基金。由于该基金公开打出了“做空中国股市”的旗号,所以,国内一些精明的投资者认为,以后做股票又多了一个参照系;尤其是对中长期走势的判断上,得看看人家是怎么判断的。这也怪不得我们这里的一些精明人。美国股市“打喷嚏”,全世界股市要感冒。这曾经是“股谚”。

      一位证券界资深评论人士对此不敢苟同。他认为,事情并非如此。由美国ProFundsGroup基金公司推出的这只卖空中国股指的基金,不过是一种对冲的手段而已。因为ProFunds Group的首席执行官Michael Sapir已经表示:“空头ETF产品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对冲风险、并在市场下跌时仍能有获利的机会。”他称,如果投资者认为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可能下跌,或希望对冲风险的投资者,可以投资这一ETF产品。可见,这只名为做空中国股市的ETF基金,本身并没有做空中国股市的功能,所谓的“做空中国股市”,也许是一种哗众取宠。

      我认为这种分析是有道理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有个布朗俱乐部发出一份危言耸听的报告: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又是数据,又是分析,言之凿凿,好像天要塌下来,全世界都要为中国人的嘴巴“买单”了。我们这里的许多学者义愤填膺,纷纷发起反击。后来才知道,那个布朗俱乐部的“危言耸听”,不过是以“标新立异”来获取美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资助资金。“牛皮”吹得越大,“眼球效应”越“刺激”,钞票自然滚滚而来。以“做空中国股市”为大旗,招徕投资人,会不会是“布朗第二”,不得而知。

      但这也不是事情的全部。在“做空”的大旗下,也许隐藏着另一种心机。平心而论,时下,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对金融中国的突然出现,心态颇为复杂,也充满了矛盾。德国《世界报》11月3日文章说,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股市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上极端情况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担心它随时可能崩溃并给世界股市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但是,不同的声音却又向投资者发出呼唤。美国“市场观察网”10月31日发表的文章题目就是“老先生,去东方!”对于“现在投资中国是否太迟了呢?”的问题,文章的回答很干脆:虽然你应该预料到会有风险,但中国经济至少在未来数十年内将会继续快速增长。到2050年,中国将会成为一个比美国更重要、实力更强的经济体。一位刚刚从美国访问归来的中国金融界人士说,在华尔街,很多基金经理一面在预测中国的市场会在什么时候大跌,一面又绞尽脑汁地捉摸着,如何在中国市场上大捞一把。表面上,所有人似乎都在说,没有永远上涨的股市,中国也不会例外;但暗地里,他们又在千方百计地打探能够在中国获利的消息。“兵不厌诈”,他们会不会也玩起我们老祖宗的那一套呢,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一位华尔街人士说,“以往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估计如果不是完全错误,那么就肯定是低估。”以我观之,这是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