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节能减排战略已进入实施的第二年,但目标完成前景却不容乐观。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看来,今年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难度还是比较大,国家需要出台更多政策以抑制高耗能产业。
近年来,资源瓶颈、环境压力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去年颁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节能和减排两个约束性目标:到201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
“其实政府推动节能减排的力度已经很大了,但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目前看来,今年要完成指标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石定寰告诉本报记者,目标完成难度大的一个原因在于节能减排目标本身定得比较高。“当初制定的这个目标缺乏更科学的依据,我们没有专门的能源统计系统,也没有专门的能源监管系统,很多指标并不够科学。”
“当然,并不是说今年的任务肯定完不成。如果再努力一把,还是有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关键要看经济结构调整是否到位。”石定寰说。
他表示,经济结构受需求推动。如果生产出来的那么多钢材、水泥没有销路,企业自然不会去生产。但当前的情况是,非但有销路,而且需求缺口还很大,由此不断刺激高耗能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抑制高耗能产业相关政策,但还不够,可能还会继续出台调控措施。
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向本报记者指出,20%的节能目标按年分配并不科学,因为节能根本上须做好两点:一是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加大投入、科技创新。这两点都需要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
“去年没有完成任务在情理之中。但今年的完成情况则事关整个节能减排的大局,对中国未来能否打赢这场战役可说十分关键。”戴彦德不无担忧地说。
“节能减排目标完成难度大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当前仍是以政绩指标为考核体系,节能指标还没能超过政绩指标成为官员升迁的依据;二是惯性太大,多年来的能源浪费已形成一种强烈的惯性,短期内很难改变;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很困难,非一朝一夕之功。目前看来,今年的节能目标要完成也很难。”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同样如此表态。
在他看来,中央政府必须痛下决心,切实改变目前以GDP为核心的官员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