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5:路演回放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时事·天下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热点透析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广告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1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专栏
    国际合作减排陷入了“囚徒困境”
    过去能在多大程度上说明未来
    让张江园区企业加快进入三板市场
    如何吸引资本下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际合作减排陷入了“囚徒困境”
    2007年11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全球变暖的恶果:冰河在融化
      ◎管清友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学者

      经济学博士

      人类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近十年来备受各国政府关注的话题。因为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个话题本身又充满争议。

      大家都在担心了,威尼斯可能要被海水淹没了,而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岛已经消失了。未来100年全球地表温度将继续增暖1.1摄氏度至6.4摄氏度的预测,是由各国23个气候系统模式58次数值试验得出来的结果。但是,这些数学模式是否能够准确反映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自然科学界仍有很多怀疑。一些研究机构就坚持认为,全球气候的变化不过是地球自身冷暖周期转换的结果,与人类自身活动无关。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由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生命周期长达50至200年,即使人类从现在开始停止排放,全球气候也会由于温室气体的长期存在而发生变化。在未来的一个世纪中,全球地表气温持续升高之势已不可避免。因此,减缓和适应这一趋势乃是人类社会的当务之急,这要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更具有现实意义。但是,气候变化的适应性问题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至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之前,它有时只是作为资金和技术议题谈判的一部分。当然,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性是两个问题,强调适应性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而是说要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针对气候变化在不同区域、行业的不同影响采取有步骤、有计划的应对措施。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1990年、1995年和2001年相继完成的三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已成为国际社会认识和了解气候变化问题的主要科学依据。今年,IPCC公布了第四份报告。它汇集了当今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关于气候变化的最新认识,明确了以下几个事实:

      第一,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现实。专家们预测说,从现在起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可能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9厘米,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90%可能是人类活动。

      第二,气候变暖将使部分人面临死亡威胁,由于技术和财力方面的应对能力有限,那些最贫穷的国家受到的影响将最为严重。在非洲,酷热将使登革热、霍乱、疟疾等疾病蔓延。

      第三,欲将未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避免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等各领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经济上必定要付出一定代价。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水平为379ppm(百万分之一)二氧化碳当量。假设能够实现在2030年将温室气体浓度峰值控制在445ppm至710ppm之间,全球GDP最高可能损失3%,如果尽快采取有效的减缓措施,那么对GDP的影响不大。如果现有的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和措施不加以改进,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几十年内仍将继续增加。

      但是,由于各国在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上的分歧很大,目前来看,《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目标难以实现。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应比1990年的排放量相应减少5.2%,并规定了15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温室气体限排任务及时间表。但此后的历次会议都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的2008至2012年减排义务,只有欧盟大体与1990年持平,经济转轨国家由于经济下滑减排了36.8%,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大大超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

      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一再受挫,使得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演变成一场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国际合作陷入了“囚徒困境”。

      发展中国家认为,气候变化是由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造成的,由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应由发达国家支付。发达国家则认为,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很难评估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很难评估适应气候变化的成本和效益,对适应措施降低气候变化影响方面的作用了解甚少。

      发展中国家之间也有矛盾。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国联盟强调应帮助他们实施具体的适应措施;石油输出国强调由于发达国家采取减排措施对其造成经济影响,强调支持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多样化;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则强调技术转让、能力建设对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得问题更趋复杂。欧盟之所以能够实现减排义务,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对欧洲影响很大。如果北大西洋暖流减弱或消失,整个欧洲都将受到很大影响,欧洲主要国家在减排问题上有很高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其次,欧洲主要国家能源消费已经从煤炭、石油转向天然气,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再次,欧盟东扩后,新加入的东欧国家由于经济下滑为整个欧盟减排扩大了空间。最后,欧盟希望借助气候变化问题提高自身软实力,扩大政治影响力,抢占道义和国际规则制定的制高点。由于美国地处中纬度地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较小,加上国内利益集团的阻挠,布什政府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相比之下,美国的一些州政府在参与减排方面走在了联邦政府的前面。目前美国已经有5个州设立了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加州政府更是制定了减排25%的目标。

      由于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没有就减排承担规定的义务,这引起了一些发达国家的不满。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的一个重要借口是中国和印度这样的排放大国要承诺更多减排份额,欧盟也一直在强调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的减排义务。减排也因此成为美中关系、欧中关系的重要议题。

      新的全球问题急切需要新的全球治理框架来应对,这个新的全球治理框架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