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走势正符合上周提到的整体将处于阶段性震荡筑底过程中,但是能否出现强劲反弹,还要符合以下条件。
第一,技术性超跌是中小板率先反弹的前提。中小板指数从10月10日下跌以来,已从5988点跌至4818点,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下跌了1170点。无论从跌幅还是下跌的时间来看,中小板的调整均超过主板,因此在技术上存在更强的反弹要求。尤其是次新股板块经过连续大幅下挫后,整体估值水平已明显回落,很多个股的投资机会开始显现。
第二,机构关注是中小板活跃的动力。三季报显示,113只中小板股票的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基金的身影,其中基金持股数量超过1000万股的有17只,持股最多的是中捷股份、太阳纸业等。由此可见,随着中小板扩容的加速,越来越多的成长性公司开始被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挖掘,从而为中小板股票带来了活力。
第三,良好的发展前景提高了上升的预期和空间。深交所近期明确提出不鼓励中小板上市公司进行证券投资,这无疑会促使中小企业回归主业,着眼于中长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中小板上市公司专心主业,业绩就能“货真价实”,“水分”相对较小,可以更好地体现公司的成长性。
第四,政策的扶持提升中小板地位。中国企业做大做强必须依靠强大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经济的起飞阶段,需要重新理解、认识和审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开始逐渐进入经济主流,中小板作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发展前景将更加明确和充满光明。
另外,中小板相对主板市场的落后表现,主要是市场主题投资方向转向整体上市和资产注入的外延式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较中小企业板公司的内生增长方式而言,更具有短期的爆发力和市场盈利效应。在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下,市场机构更多的倾向于大盘股,导致出现大盘股整体估值偏高的现状。而小盘股尤其是中小板股票一直被市场冷落,相对于大盘股明显不存在估值偏高的现象,三季报也表明,目前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开始向中小盘股票转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估值相对大盘股有一定的优势。
当前市场大幅震荡,区别于2006年度的单边上升特征已经初步显现。这种震荡的背景下,选择具有成长保障的目标公司将是战胜市场的重要武器,而中小企业板就是集中了这批公司的重要场所。所以,对中小板公司在战略上应采取谨慎看多的态度,在战术上,一方面寻求适当的布局机会;另一方面,寻找业绩能够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潜力品种,因为内生增长将持续推动中小板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