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非常关心物价走势,每天都在股市里摸爬滚打,因为在较长的时间里,只有投资股票才能战胜物价上涨。”
电话另一头,传来无锡市的一位朋友的声音。言语中,记者已经感到,这位朋友及他周边的人可能已经对物价上涨产生了一定的预期。于是开玩笑地告诉他:“你可要当心,你们心里面已经滋生了当前众多经济学家最担心的一种东西——涨价预期。”
什么是涨价预期?就是公众对物价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的一种事前估计,在经济学家眼中,它的威力相当惊人。
在总需求方面,涨价预期的提高会促使公众减少储蓄,增加当前消费和投资,由此导致总需求增加,从而提高总价格水平。
在总供给方面,则存在成本推动效应,因为随着整个社会涨价预期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涨工资,固然这是提高居民收入的大好途径,但若企业价格得不到及时调整,生产水平就会下降,从而降低总供给。
需求上升和供给下降,结果自然是未来物价水平上升。
国内外已经有太多的证据表明,对物价的预期是否稳定会影响未来真实的通货膨胀。当涨价预期保持稳定时,诸如猪肉价格引发的这次食品价格上涨,不过是突发性上涨,不会导致价格总水平的持续攀升。反之如果这种一次性的价格上涨促成了公众涨价的预期,并且带动其他物价轮番上涨,就会转变为持续的通货膨胀。
诚然,本轮中国经济周期中的许多问题,包括今年以来物价指数以及资产价格的迅速上涨,都和流动性过剩有关。而流动性之所以“过剩”,不仅是货币供给问题,也是货币需求问题。在特定条件下,社会公众由于存在涨价预期,不愿继续持有货币造成的货币需求减少也会加大流动性过剩问题。
过多的流动性在涌向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获得高收益的同时,无疑也加重了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于是,更多的流动性流向股市与房市,形成恶性循环。
也正是充分认识到这点,众多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都认为,当前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不过,仍然需要防范当前通货膨胀预期转化为真实的通胀,必须要改变这种预期。甚至有人措辞严厉地用“打掉预期”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