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信息披露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金融·证券
  • 7:特别报道
  • 8:时事·国内
  • 9:金融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专版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海外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11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王巍:亲历中国并购市场风雨云霓
    瑞典学派理论贡献:
    开创北欧社会福利模式
    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影响不大
    ■多声道
    美元贬值正在显著抑制全球消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王巍:亲历中国并购市场风雨云霓
    2007年11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中国的并购发展与改革开放共生,从无到有,从引进外资到资产并购,从合资经营到产权融资,到国际投行和PE进入,王巍几乎亲历并参与了整个过程。他被业界誉为“中国并购第一人”。

      在他的引荐和力推下,天津国际融资博览会在2007年召开了。此外,他不仅成功地运作了一些企业并购案例,而且还为中国并购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如创办《中国并购报告》、“中国并购交易网”等。

      ⊙倪小林

      

      王巍的人生因为太繁杂而匆忙,他总在为中国并购的事情忙碌。采访赶上他正在处理两个项目之间的空隙,只好在他返回单位又上路的车上进行采访。和王巍早年认识时,他的投资公司刚刚创立,如今他从操持一家公司并成为并购行业协会的会长,穿梭在海内外并购市场,摇旗呐喊,看上去真的很忙。

      

      成功是因为有失败垫底

      很多撰写王巍文章的人对这位倾全部精力于中国并购事业的人,有过很多称呼:“并购教父”、“中国并购第一人”等等,我和他交谈过后,感觉最为强烈的不是罩在他身上的这些耀眼称谓,而是他苦心为中国并购事业呐喊,在困境中坚持的精神。

      他告诉我,自己的成绩被人写得很多,其实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那走麦城的那些岁月。

      没想到这位看上去精神气爽的人物,还喜好悲剧人生。他很认真地说,做成一件事情真的不易,并购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自己还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有很多次失败没有打倒我。他讲起当年在东北的一个城市建立证券营业部的经历,主要是代客理财数额很大,出现亏损后总经理跑了,几个业务经理也跑了,董事长也辞职了。我曾在早期担任过这个公司的法人,尽管从来没管过这个企业,出了问题,政府就找到我。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我袖手旁观,一旦崩盘之后,问题将相当严重。只有自救才能获得社会的救援。我立刻从北京飞过去,在那里住了一个月,表示了与大家共存亡的决心。同时,我四处寻求希望收购营业部的机构,给员工以未来的前景。大约四个月后,这个营业部进入了较为正常的状态,尽管没有解决全部问题,至少避免了崩溃,赢得了进一步重组的时间。

      王巍不断讲起自己走麦城的故事,由于自己的经历养成了对失败者的关注,中国那些消失或迷茫或失败在商业大潮的知名企业家,他几乎都能完整讲出他们的故事。

      我终于明白不久前他和他人合作著书,书定名为《崩溃》的原因了。在他眼里一个不知道危机的人事业难以长久,一个不知道创业艰辛和痛苦的人会迷失方向,一个珍惜失败经历的企业家能崛起是难得的社会财富。王巍之所以在市场大潮中沉浮跌宕,是因为他从不回避失败。

      一次偶然机会知道王巍喜好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这样对于理解他倾注研究失败和危机问题就不难了。因为,这位世界知名作家总是以悲剧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在他的《人类的群星闪耀》中他告诫人们的是拿破仑、林肯总是失手在看上去不显眼的危机上。王巍研究企业并购到深入研究企业,也以期以同样的目光透视出企业危机密码。在他眼里企业危机不过是一种常态。

      

      坚持契约精神不是赶时髦

      话题从危机入手很自然我提了一个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家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王巍凭借他多年的实战和研究认为:重新学习!

      今年在中国并购市场发生过的重要事件,王巍一以贯之地加以关注,他曾经在自己的博客里对达娃之争谈到了自己的看法,以为一个企业不能输在规则上。

      我在采访他的时候,离他发表中国企业要尊重契约精神的言论已经有半年之久,我知道他是用自己的研究和经历提示,中国企业进入世界经济体时间不长,对于国际市场并购的规则需要更多的了解。但是,当我再次提到这个敏感问题,他没有正面回答我。我明白他在“达娃之争”问题上的态度,引起一些人的非议,认为在外资并购中资的时候,多是国外资本和我们比较是“强对弱”,而不是什么规则问题。

      但王巍最终还是正面回到了我的问题上:我曾经谈过一个观点,我们在并购领域 “是三十年代的基础,有六十年代的手法,操九十年代的眼光”,这是他研究全球并购之后的体会。其理由他说的很明白,“美国经过三十年的两次并购浪潮达成了现代产业经济的基础设施,而中国则用了大体十五年的光景用市场交易和计划分配的两种机制基本造就了这样的表面相似的环境。但并购操作的手法基本处于多元化集团的组织与整理,更专注管理职能和控制权利的把握或转移,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很多企业还是处于讲故事阶段。”王巍不客气地指出我们现阶段企业并购时的普遍心态。

      全球化浪潮来了,我们能否回避那些市场规制问题?在前不久的天津中小企业国际融资论坛上,王巍还是很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并购领域信用是通行证,你不讲信用,我可以不和你做交易,这是市场选择的魅力,那你找不到对手就只好自己出局。显然,王巍从在美国留学时就接触了并购案例和实战研究,市场经济倡导的契约精神对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告诉我,加入WTO之后中国并购市场的最大挑战是要融进去和按规则办事。目前,我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以后,大量的企业并购不断发生,200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57%是通过并购完成的,王巍此时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他提出我们需要重新学习同样值得关注。事实上,在并购市场里我们的企业因为不了解国际市场规制,不精于法律研究吃亏上当的案例很多。

      正因为他深知其中之艰难,也就很唯物地看这个问题:企业的产业整合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需要一代人到两代人的努力。“你什么时候进入整合,又是第几棒呢?这是中国企业家面临的一个考验。”

      在王巍眼里,并购市场是丰富多彩,也是非常现实和残酷的。

      

      与中国并购市场一起成长

      今年,是王巍很有成就感的一年,国内投资界关注的天津国际融资博览会召开了,给他这位“红娘”莫大的欣慰。美国企业成长协会(ACG)在奥兰多举办的并购交易年会上,他应邀进行了中国并购市场的讲演,获得全球投资界的强烈关注。协会主席和几位董事和他座谈时,他建议将这样的大会搬到中国来,到会者当即表示极大的热情。

      “这就是今年6月在天津召开的国际融资会议。王巍进一步阐述:我想这个形式会成为中国未来一个重要的国际融资平台,成为常设会议。

      中国的并购发展与改革开放共生,从无到有,从引进外资到资产并购,从合资经营到产权融资,到国际投行和PE进入,王巍亲历并参与了几乎整个过程。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国有企业战略重组的目标,抓大放小成为当时改革的重点。这预示着企业之间的兼并将成为热点,已经熟悉海外市场并购业务的王巍更是敏锐感到这一重要的经济战略目标的意义。

      中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是并购市场的雏形。1980年代在海外留学的王巍,面对世界风起云涌的并购浪潮,他着迷地研究其中的奥秘。“我在美国最大的兴趣就是关注各种并购活动,当时我就发现并购活动可以带来财富的迅速增长“。

      他回国后于1992年任南方证券副总裁,一上任就成立了并购部门,那也是我国第一家证券机构专门为并购成立一个部门。但是毕竟人们对于企业兼并的方法还是很陌生。最后,他决定从最基础工作做起,写文章讲概念。他很认真地介绍,我通过研究把当时流行的“兼并”一词修正为了“并购”。仅在并购方面他就著书十几本,还办起了并购年鉴名为《中国并购报告》,有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金融界专家学者、并购业界(律师、会计师、评估师和投资银行等)著名人士加盟编写。

      在1997年,王巍毅然选择了下海实践,并于1998年创立了“万盟投资公司”,致力中国的企业并购。一系列的案例在他奔波下成功运作,如盼盼集团在万盟帮助下由原来的乡镇企业改制为私营的有限责任公司等。2001年中,他主编中国内地首部并购行业年鉴《中国并购报告》,又发起成立“全球并购研究中心”。随后,组织出版并购周刊,创建“中国并购指数”,还建立国内第一个并购专业网站“中国并购交易网”。 2004年他担任了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一职。

      此时,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全新的领域。随着并购在中国的深化发展,王巍的研究视线也从实战转向了并购时代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等更为宏观的经济全问题战略研究。

      在王巍的研究成果中,引起我注意的是他领头编写的《中国产业地图》。在编辑此书之前他翻阅了一套十七卷精装的《日本通商产业政策史》。他介绍:这本书记录了战后至1970年代末期日本的通商产业政策,对日本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产业政策制定背景、政策确立过程、组织实施,以及实施后的效果和作用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他希望国内的专家也能脚踏实地的编写一本这样的史书。王巍认为,一国经济如果没有这样的产业史录,将是经济大国的缺憾!

      王巍又一次做了自己希望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