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信息披露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金融·证券
  • 7:特别报道
  • 8:时事·国内
  • 9:金融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专版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海外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11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特别报道
    人大经研所:未来3年GDP或维持10-11%增速
    隆元产业主题——震荡市建仓备选
    结构性价格上涨
    面临长期压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大经研所:未来3年GDP或维持10-11%增速
    2007年11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市民购物 徐汇 资料图
      ⊙本报记者 马婧妤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24日在京召开“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07-2008)”,并于同日发布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财富结构快速调整中的中国宏观经济》。该报告认为,目前我国来自产出缺口的通胀压力依然可控,国家经济仍在总供需基本平衡的健康轨道上运行。报告预测,今年全年GDP增长为11.4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5.6%,社会消费增长16.2%,CPI全年增长4.5%;2008年GDP、投资增速分别小幅降低为10.5%和24.1%,社会消费增速略微升至17.1%,CPI则将进一步回落到3.7%左右。

      3年内GDP或维持较高增速

      人大经研所报告提出,今年我国宏观经济改变了以往“二季度扩展、6月紧缩、下半年回落”的季波动规律,全年各季度增长都超过11%,总体经济过热的压力已经初露端倪,但目前的实体经济特征决定,未来2到3年内,GDP仍有可能维持10-11%的较高增长速度,且不会存在全面过热的风险。

      对于上述观点,该报告给出了如下理由:

      首先,在本轮经济周期,我国经济增长的投资主导型特点更为突出,这样的模式在本质上是一个资本不断深化的过程,当期的投资会在下几个时期转变为产出,从而使总供给快速增长,缓和下一个时期总需求扩张带来的宏观冲击,减小总供需失衡引发通胀的风险。

      其次,我国目前的经济还没有走到本轮经济周期的“波峰”,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的增长还有十分坚实的基础,增幅没有出现明显回落的迹象,全面经济过热的问题也没有发生,据此报告认为,延续11%左右的经济增长态势在未来2年中是有上升空间的。

      此外,要解决我国经济长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消化日益凸显的就业压力,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特别是要素市场化改革,都需要经济维持较为高速的增长。

      启动消费重在调整收入分配

      报告分析认为,虽然今年我国社会消费零售名义总额出现了加速增长,全年增幅预计在16.2%左右,但由于物价水平持续攀升,若扣除CPI上涨的因素,社会消费的实际增长率同去年相比不增反降,全年实际消费增速仅为11.7%。

      可见,我国消费虽然在名义上摆脱了“低水平”的困境,但实际消费的进一步提速却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目前消费水平偏低的结构性问题也依然存在。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6年,全国居民总收入平均增速为11.2%,工资平均增速为11.6%,同期财政收入增速达到1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速达到25.5%。

      报告认为,要推动宏观经济由投资出口主导型增长模式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型增长模式转变,关键症结在于调整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

      财富结构调整影响宏观经济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金融财富近5年以17.4%的速度增长,社会年存款和现金余额近15年间按照21.7%的速度增长,到今年9月达到39.3万亿,在计入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的爆炸式膨胀后,近5年来我国财富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已超过20%。

      财富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企业的盈利方式,居民在分散风险、投资获利和投机心理的驱动下开始大规模进入证券、房地产等高风险投资领域;企业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资金也大幅增加,有数据显示,今年企业利润的高增长有20%以上来自证券投资收益的支撑。

      该报告认为,尽管财富结构调整让宏观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但由于财富结构调整引起了财富增长模式、资产价格形成模式的变化,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传导机制开始动摇,宏观经济也面临着全新的动荡因素,比如房价、金融资产价格开始脱离实体经济支撑,直接导致经济泡沫化的风险加大。

      对此报告提出,决策层应当考虑适当调整货币政策的操作模式;在规范投资行为的同时提高金融产品的多元化,推动股票市场的再融资与扩容能力;同时积极进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专家言论

      分析走势考虑哪些问题

      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 聂庆平:我国目前正处于泡沫经济的形成期,分析宏观经济的问题时,不能忽略现阶段“泡沫经济”的特点。但泡沫经济并不等于泡沫经济危机,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转型、国家崛起的过程中,都经历过“泡沫经济”时期。分析下一步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要考虑到三个问题:首先,目前的泡沫经济会不会形成危机。其次,贸易平衡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作用。再者,在泡沫经济的转型期间,要特别重视对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同国际资本流动相关的汇率、利率等指标的相关改革措施。

      

      如何维持经济健康增长

      北师大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 李晓西:建议决策层更加注重体制改革和政策的完善,施行短、中期相结合的治理方式。第一,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控制垄断;第二,进一步完善金融体制,从而缓解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第三,合理运用适当的政策补贴;第四,进行政策联动,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一定的工资上涨,分享国家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第五,通过客观的报道和分析,来减缓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第六,加大分配体制改革,对我们的老百姓中中低收入的人群给予合理的补偿,降低他们在价格转轨的合理释放中承受过多的改革的成本。

      

      百姓如何分享经济成果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 范剑平:如果要让老百姓在经济增长,国家财富快速积累的过程中收到实惠,至少需要有三个制度保证和三个政策保证。

      在制度方面,一是在宏观层面对收入分配制度有一定保证,其中包括在初次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性收入的比重,也包括在初次分配环节和再分配环节注重公平性。二是使公民合法财产得到良好保护制度化,《物权法》出台后,公民财产有了制度性基础,但相关的配套制度仍需建立起来。三是金融制度要进行创新,扩大居民的理财渠道,让广大老百姓通过理财来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

      从政策方面来讲,一是需要一个稳定的物价政策,防止恶性通货膨胀通过货币的形式对老百姓的财富“剪羊毛”。二是汇率政策应在灵活性和稳定性之间取得平衡,防止汇率的大幅升值贬值,使外部资本对老百姓的财富“剪羊毛”。三是要保持资产价格的稳定,防止房价、股价的大起大落,使国内少数利益集团对广大投资者“剪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