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用“经济发展方式”代替了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提法上的变化,对促进由原来单纯追求GDP增长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是个更加清晰的导向。专家认为,导向已足够清晰,但要实现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还应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转变,包括要改革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体系、改革投资管理体制、转变资源价格体制等。
目前,国内一些地区不顾自然规律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导致生态系统整体功能退化,越来越多的区域成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此外,一些地区超出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过度开发,导致水资源短缺,绿色空间锐减,环境污染加剧。这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快速增长和收入增加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因此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实现经济增长,而且也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增长。
从“增长”到“发展”,虽然只是一词之差,但在经济学家眼中却是寓意深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分析说,“经济增长”是个传统观念,重在追求经济总量扩张、速度加快和投入产出效率。而“经济发展”的含义更深刻,不仅重视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而且更强调经济增长过程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增长成果的共享性。
卢中原认为,实现从“增长”到“发展”转变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有一系列相配套政策的转变:
首先,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健全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体系。要从对GDP的简单考核,转变为对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综合考核,以引导各级政府按照新的要求去转变自己的职能。
其次,要深入改革投资管理体制,转变投资管理方式。减少对微观经济指标的审批,加强对社会公益性指标的规制。严格约束政府投资行为,把投资决定权更多地放给市场和企业。
第三,转变财税体制,完善财税政策,使之能更多地满足公共服务和协调发展的需要,减少一般经济建设开支和行政性开支。此外,还有土地管理体制和资源价格体制的转变,要使资源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稀缺性、供求关系和环境损失代价。
他说,需要强调的是,政府运用产业政策时,要从过去主要靠财政补贴和优惠贷款支持特定部门的传统做法,转变为普适性和功能引导性的政策体系,主要包括能源、环保、技术、竞争和人力资源培训等综合性政策,这样才能形成导向清晰的合力。只有协调推进各个关键领域的改革,使各级政府尽量少直接干预资源配置,着力做好公共服务,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