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专版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信息披露
  • 6:观点·评论
  • 7:环球财讯
  • 8:信息披露
  • 9:时事·国内
  • 10:信息披露
  • 11:时事·海外
  • 12:时事·天下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热点透析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广告
  • B7:产业·公司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11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专栏
    只因人类贪欲永无止境
    聚光灯对准了全球主权财富基金
    卡塞拉的超越:不跟对手抢生意
    天价日本大米何去何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卡塞拉的超越:不跟对手抢生意
    2007年11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黄建东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

      根据德鲁克的研究,具体的企业家战略有四种:⑴孤注一掷;⑵攻其软肋;⑶找到并占据一个专门的“生态利基”;⑷改变产品、市场或一个产业的经济特征。这四种战略不是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企业家往往会把其中的两个,有时甚至三个战略的元素整合在一个战略中。而且这四个战略并不总是界限分明的。例如,同一个战略可能既可以归入“攻其软肋”,又能够归入“找到并占据一个专门的‘生态利基’”。

      第四种战略,改变价值和特征,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它通过四个不同方式达到这个目的:①创造效用(utility); ②定价; ③适应客户的社会和经济现实; ④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真正价值。“尽管有这四种不同的方式,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创造客户——这是企业的目的,事实上,也是所有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按照传统的战略模式,如果在一个市场上竞争相当激烈时,这个市场就失去了它的吸引力,不值得企业再进入了。但是澳大利亚葡萄酒制造商卡塞拉(Casella)却独辟蹊径,偏偏把自己的葡萄酒打进了竞争十分激烈的美国葡萄酒市场,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美国是世界第三大葡萄酒消费国,整个年销售量约为200亿美元的葡萄酒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加州葡萄酒在国内市场上占统治地位,销售量约占全国总销量的三分之二。与此同时,国外的葡萄酒也积极参加到这场竞争中来。激烈的竞争推动了产业集中,8家顶尖企业生产了全美75%的葡萄酒,而其他约1600家酒厂生产了其余25%。

      传统的思维驱使酒厂越来越重视葡萄酒的口味和品质,生产商们进入了一轮又一轮无休无止的竞争——各个厂商从葡萄的种植、土壤、季节、发酵、工艺等各方面动足了脑筋。大家都认为要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以维持自己品牌在市场上的价格和市场份额。

      澳大利亚葡萄酒制造商卡塞拉发现,在需求方面,葡萄酒的替代品——雪碧、鸡尾酒的消费在美国是葡萄酒消费的三倍。许多美国成年人将葡萄酒视为倒胃口的饮料。因为喝葡萄酒显得非常复杂,而又自命不凡。繁杂的口味尽管是厂商比拼的焦点,却令普通人难以消受。面对这样的市场,卡塞拉酒业向自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问题:如何制造出一种更多的人能够接受的、人人都喜欢的、有趣的、非传统的葡萄酒?

      于是,卡塞拉酒业在美国市场上推出了yellow tail(黄尾)的葡萄酒。它不是普通含义上的葡萄酒,而是一种社交型的大众饮品,无论一个人惯饮啤酒、鸡尾酒还是其他非酒精饮料,都能接受“黄尾”。

      这样,即使“黄尾”既不促销,也不在媒体做广告,却一举超越了那些大牌竞争对手。因为它根本不是从竞争对手那里抢生意,而是扩大了市场。“黄尾”把那些原来喝啤酒、鸡尾酒的消费者——那些原来不喝葡萄酒的顾客——吸引进了葡萄酒市场。也使一些偶尔喝一点葡萄酒的人开始更频繁地饮用“黄尾”葡萄酒。这样,不管是习惯于喝葡萄酒的人还是不习惯喝葡萄酒的人都成为了“黄尾”的顾客。

      短短两年里,这种非传统的葡萄酒——一种社交型饮料——“黄尾”,作为澳大利亚和美国葡萄酒行业历史上最快发展的品牌,超越了法国和意大利的葡萄酒,独占了美国市场进口葡萄酒的鳌头。到2003年上半年,黄尾的平均年销售量达到45亿箱。在全球葡萄酒供应量过剩的情况下,黄尾酒厂却必须加班加点才能满足销售的需求。到2003年8月,黄尾在750毫升装的红酒中销量第一,超过了加州的其他葡萄酒品牌。

      李嘉图曾经说过:“利润的创造并不是因为你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别人都比你愚蠢。” 卡塞拉酒业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因为它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顾客真正想购买的是什么?”这里,不存在与原有的葡萄酒生产厂商争夺顾客,也根本算不上是一场比赛,因为除了它以外,没有其他人和他竞争。然而,这又是为什么呢?

      德鲁克解释说:“每一本经济学教科书都指出顾客购买的并不是一个‘产品’,而是购买该产品后能为他们带来的东西。但是,每一本经济学书籍同时又马上将这一切抛诸脑后,只考虑产品的‘价格’因素。它们把‘价格’定义为顾客为取得某一种东西或服务的所有权而需支付的金额,而产品为顾客带来的东西却不再提及了。遗憾的是,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的供应商都容易轻信经济学家的这套理论。”

      卡塞拉酒业用“黄尾”在美国葡萄酒市场上“创造”出了一大批客户。或者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创造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这个例子,不知是否能够给我们的企业家一定的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