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专版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信息披露
  • 6:观点·评论
  • 7:环球财讯
  • 8:信息披露
  • 9:时事·国内
  • 10:信息披露
  • 11:时事·海外
  • 12:时事·天下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热点透析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广告
  • B7:产业·公司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11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上证研究院·热点透析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上证研究院·热点透析
    宏观调控的宏观基础究竟在哪里
    关于宏观调控
    我们漏了什么
    中国加息是否进入了疲劳期?
    央行还有几颗“子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关于宏观调控我们漏了什么
    2007年11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亚夫

      

      时近年底,各大投资机构都在张罗明年的投资策略报告。对宏观策略分析师来说,现在最焦虑的莫过于对明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宏观经济的趋势分析,尤其对宏观调控会有什么新政,多少存有些莫名的惆怅。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对宏观调控,大家说得太多了,无非是货币政策如何、财政政策又如何。而观察今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情况,似乎效力也不大。就拿存款准备金率来说,今年11个月动了9次,目前已达13.5%,创了22年来的新高,但也没拿流动性怎样。而财政政策是个慢郎中,一时半会儿也顶不了用。为此,经济界有人发出了对宏观调控的不同声音。有些分析,不无道理。

      然而,有意思的是,尽管人们对宏观调控效果有所保留,但从经济基本面看,情况似乎又不完全是那么回事。从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看,除了物价指标外,其它宏观经济指标,特别是企业利润情况又不错,而且各项指标之间的协调性也不错。这是否可以说,宏观调控的效果还是明显的。

      所闻如是,就出现了悖论。为什么一方面让人感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不彰;另一方面经济基本面又如此好看?为什么流动性如此充沛,楼市、股市如此火爆,而政策措施却难见效果?这样下去,管理层还会出什么新招、出什么措施呢?这就难怪学富五车的宏观策略分析师们要犯难了。

      犯难归犯难,问题还得要找。那么,问题在哪里?从大家的关注点看,也许对宏观调控,我们遗漏了什么。也许我们过多地盯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过多地关注虚拟经济,特别是资金情况,而对政策措施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别是财政、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措施之间的关系有所忽略了。

      比如,对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环境政策等等,特别是这些领域的发展状况,及其与财政与货币政策之间的中长期互动关系,都需要观察,纳入我们的分析研究视野。这样,我们在考虑财政与货币政策作用时,思路会宽一些,在评价宏观调控的效果时,也就不一定拘泥于一两个狭隘市场了。

      其实,市场也是有反应的。以股市为列,股市虽然对资金流量与流向非常敏感,但最本质的还是基本面的变化,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基本面,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