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金融衍生品不断创新,交易方式的革新也将随之产生。在日前的一次有关算法交易的衍生品研讨会上,里昂证券亚太区首席信息官T.Rajah 表示:“目前中国还未引入‘算法交易’,但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此交易模式将会被运用于其中进行各种套利。”
目前,国内的券商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几乎都是通过人工下单的方式在现货市场上交易。“我们也正在考虑在股指期货中引入‘算法交易’。”一创新类券商衍生品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据介绍,国内机构投资者对于创新交易模式的需求也已越来越大。上述券商衍生品负责人表示,股指期货即将推出,各类机构投资者都在进行套利模型的设计,在此过程中,如何避免大笔下单给市场造成的价格大幅波动是这一模型当中的首要问题。因为套利模型的理论基础是期现同时建仓,但在实际情况中,尤其是人工大笔下单时,这种“同时”几乎难以实现,将会使指数向不利方向跳动,这就会带来套利冲击成本。
据TIBCO公司(实时商务软件提供公司)的亚太区及日本首席技术官Dan Ternes介绍,所谓“算法交易”(algorithmic trading),是指把一个指定交易量的买入或者卖出指令放入模型,该模型包含交易员确定的某些目标。根据这些特殊的算法目标,该模型会产生执行指令的时机和交易额。而这些目标往往基于某个基准、价格或时间。这种交易有时候被称“黑箱交易”。算法交易通过程序系统交易,将一个大额的交易拆分成数十个小额交易,以此来尽量减少对市场价格造成冲击,降低交易成本,且还能帮助机构投资者快速增加交易量。在国际衍生品市场上,这种交易方式主要运用在各类金融衍生品之间的对冲。
Ternes根据统计表示,目前在美国市场上有90%以上的衍生品经理在建立投资组合时至少使用一次算法交易。在亚洲市场上,最近的三年中大约有50%的衍生品交易变成了电子交易,而其中又有四分之三都采用了算法交易。预计在未来的15年中,亚太和欧洲市场进行的衍生品交易大部分将采用算法交易。东京证券交易所、香港联交所、新加坡交易所已经成为亚洲地区采用算法交易的主要市场。中国的对外开放和金融创新(如股指期货)将使中国内地成为算法交易的下一个主要场所。
里昂证券亚太区首席信息官T.Rajah在展望算法交易在中国的未来时还认为,亚太地区在采用算法交易方面已经落后于欧美,而在中国,这种交易方式几乎不被使用,主要因为中国还没有提供机构套利的衍生品市场。但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里昂证券将会将算法交易引入至中国的股指期货交易中。并且,他还预测认为,除了境外投资者,在国内的机构投资者中,这种算法交易也将成为今后的交易趋势。
据TIBCO公司亚太区及日本高级副总裁Tony Harris介绍,目前同TIBCO有合作的几大外资银行,如:花旗、美林证券、荷兰银行、雷曼兄弟等也都已经在亚洲地区普遍使用算法交易,且将来可能也会应用于中国的衍生品市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