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财富结构调整需引起重视
2007年11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何鹏 薛黎
1978年以来,中国平均GDP增长率达到9.83%,这带来了财富的快速积累,主要体现在企业固定资产存量每年按照5%增长,到2006年超过22万亿;居民住宅每年按照接近4.5%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存量达到383亿平方米,居民金融财富近5年每年以17.4%的速度增长,2006年总量达到18.5万亿;外汇储备从1991年到2006年平均每年按照37.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7年总量超过1.5万亿美元。
当巨量的财富掌握在居民和企业手中时,出于最简单的增值冲动,这些财富注定是要流动起来的。最为明显的例证是,2007年前三季度,股票市场新增投资者开户数4761万,是2006年的9倍。
应该说,这种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是可喜的,能为实体经济乃至宏观经济进一步发展注入动力,但另一方面也是值得警惕的,因为财富流动、调整的过程中将出现一些新的因素。
例如,传统的各资产市场之间的“跷跷板关系”已经悄然发生改变,房市与股市在“财富-投资效应”和“相互估值与定价效应”下相互推动。
同时,投资意识刚刚被唤醒的居民,开始改变以往保守的投资行为,大规模进入证券和房地产等高风险行业。
于是,房价和金融资产价格开始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关于泡沫经济的担忧开始出现,宏观调控的风险与难度加大。
专家认为,2008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直面这些问题,在有序推动国民财富结构进一步调整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缓解财富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