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焦点
  • 8:金融·证券
  • 9:信息披露
  • 10:时事·国内
  • 11:观点·评论
  • 12:金融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专版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广告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海外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互动
  •  
      2007 年 12 月 3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11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11版:艺术财经
    从梦幻女孩到噩梦小巷
    何鸿燊:收藏界的义士豪侠
    “漆”者器也
    在艺术市场节点处,谁怕调整?
    品牌行销时代的艺术市场逻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在艺术市场节点处,谁怕调整?
    2007年12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本报艺术投资分析员 姜长城

      

      中国当代艺术的飙升从2003年非典之后至今已经持续了较长一个阶段,可谓是遇到了一个“长牛”市。而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狂欢和跌宕带来的刺激氛围中,当代市场的确是走到了一个节点,随着原始资本跑马圈地的完成,亢奋止歇后,那些被资本大浪裹挟的碎沙势必要跌落下来,因而市场的调整也是势所难免的。那么,届时作为市场参与的不同主体,谁将最调整的影响最大?投资人又该如何应对这种市场调整呢?

      艺术家:

      艺术家作为市场的产出终端,一直与市场的狂飙有着一臂间隔。但一旦市场行情下跌,却与艺术家直接相关。实际上,艺术家从来也不是一个整齐划一的一个群体,而是以其作品的资本量标签被清晰地划定了区域,那些市场一线的艺术家在这一轮资本狂潮的簇拥下价格将更上一个台阶,并从此朝着更加国际化和稳固化的市场趋势稳健前进。当然,这种趋势一般是只和一线艺术家的作品,而且往往只与过去的、已经不在艺术家手上的作品有关。而那些在市场发烧期间浑水摸鱼的艺术家的市场价值,将有个回归的曲线,部分炒作过于严重的标准件,将呈现小落差的下跌。这部分的艺术家的其余作品则将直接上演跳水活剧,部分作品可能将跌破其应有价值。而那些一直不温不火的艺术家则是最冤的一群人,市场热火的时候他们也少受其惠,而市场调整的时候却要分享水泻船低的结果。所以从艺术家这个层面来讲,有2/3的人不喜欢调整。

      画廊:

      与艺术市场直接利益相关的机构中,画廊首当其冲。但是因为画廊的命运实际上很多是和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相关联的,所以将与上面提到的艺术家的状况一样,因代理或者合作的艺术家的状况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反应。只是画廊运作有其机构的品牌效应和营销能力。如果画廊信誉良好,且开发的客户具备多层次性和多地域性,那么在市场不遭遇大地震的状况下,是完全可以有惊无险地度过调整阶段,且可保证有所赢利的。怕的就是那些在市场火热期间长袖善舞,一遇状况就激流勇退的人,那市场调整对他们来说自然是很可怕的。

      拍卖行:

      拍卖行相对来说是个比较安全的机构平台。无论市场怎样,只要没有市场大崩盘,一般来说不会怎么伤筋动骨。只不过在市场火热的时候业务狂涨,而如果能在市场热络的时候居安思危,开发关联性和替代性的产品线——比如在中国当代艺术火热的时候做个概念,扩大推广亚洲当代艺术概念,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连带开拓日韩的市场。另一方面是万一热销门类发生了问题,其他门类在资本投资类比的逻辑下若有所增长的话,无疑也可分散危机,减小波动系数。只要做好这个铺垫,那么在状况出现的时候也是有生意可做,从而确保佣金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