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者
上海“东方讲坛”讲师
在人类生活所有的问题中,没有哪个比压在我们身上的金钱问题和金钱所代表的财富问题更迫切地需要我们去面对了。因为我们进入了一个物质充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各式各样的产品越来越丰富,以致我们渐渐丧失了正确处理它们的智慧和承担它们的道德能力。结果,这些物质财富以它们的丰富成为消解与窒息我们生活的工具。
财富人人所需,如何取之有道,用之有方,却是大学问。在智者看来,财富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专心敛财的人却很难在财富中看到危险。古书中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智者与其弟子外出乞食,看到路边有一块黄金,便对弟子说:毒蛇!弟子亦应声说:毒蛇。正在附近做农活的父子俩闻言前来观看,当他们发现两位所说的毒蛇竟然是黄金时,立刻欣喜若狂地将其占为己有,可结果如何呢?黄金非但没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反而使他们陷入金库被盗、赃物转移的大案之中。刑场上,父子俩追悔莫及,至此,他们才明白黄金即毒蛇的真正含义。
金钱成了毒蛇,在当下的生活中常作如下解读:通过不正当手段敛财,贪赃枉法,假冒伪劣,最终身陷囹圄;为谋财利而不惜偷盗、抢劫、诈骗,结果身败名裂;极度挥霍,吃喝嫖赌,穷奢极欲而自害己命。
财富的另一种危险,是给人以虚假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阻碍我们去寻求和发现内在的平安和富有。
有一位富裕的年轻人曾向圣贤求教,希望能获得长生不老的秘诀。圣贤给了他如下回答:财富,以及承担财富的生活方式完全阻碍了他走向永恒之途:“去,去卖掉你所有的财产,再来跟随我”,圣贤如是说。
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正是如此:不是我们在驾驭财富,而是让财富占有了我们——是财富在形成我们的价值观、支配我们的习惯、控制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我们与朋友的友谊与生命的未来。
马克斯·韦伯当年到美国去考察,总觉得美国的经济如此繁荣昌盛,背后一定有某种精神原因。韦伯说,为什么历史上中国、印度、埃及人都曾对财富有过成功的追求,经济也一度繁荣,怎么在这些国家里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呢?这恐怕不能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简单解释。韦伯看到许多美国人对待财富的态度--他们找到了金钱在实现上帝目的时的位置,即托管人的职责:财富是上天的恩赐,给予或收取都在神的掌控之中。作为财富的托管人,必须谨慎、克尽职守地把钱管理好,而不是仅仅满足自我。
大凡具有道德责任感的人都会如此认定:只要在我们的周围尚存在惹人注目的贫困,良心就不会认可包含着昂贵奢侈品的生活消费;只要我们从这个杂乱的财产分配制度中获得了利益,就有责任长期地分担他人的贫困;只要现有经济制度还在迫使穷人去承担贫困的全部重担,就没有理由为富人逃避其责任辩护。
有时候,在分享财产的方式中,克服我们虚假的情感比触动我们的钱包更为困难。因为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忽略在经济行为背后潜行着的道德伦理——如果我们在他人身上寻求体现爱的目的,他人就比财物重要,人就比金钱重要。在一个关于浪子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财富与道德责任的较量--浪子的流浪生活是以这样的要求开始的;“给我一份归我所有的财产”,也是以这样的结局告终:在荒野上饥寒交迫,孤苦伶仃。当他改变了对财产的态度和要求,谦卑地说出“让我做一个仆人”时,回家的道路就出现在他面前,丰盛的家产同样为他所共有。
财富如水,信德是渠。一个诚信而富于责任的财产托管人,能善用滚滚财源并造福四方。在这个意义上,信德也是人生的财富。它可以使我们知情识理,可以助我们爱人如己,可以使我们获证彼此连接的生命。有了信德,等于拥有了光明,在光天化日之下所见到的一切,不都是我们已经在分享着的财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