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时事·天下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数据
  • D4:产权信息
  • D5:环球财讯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任何情况下对外开放
    都须“以我为主”
    货币从紧 银行资金会更加钟爱股市
    谨防货币紧缩措施被负利率化解
    开放结构性融资基金比创业板更急迫
    楼市调控督察中立
    才能及时纠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任何情况下对外开放都须“以我为主”
    2007年12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陆志明
      ⊙陆志明

      

      从美国政府的施压,到中欧高层峰会,再到近期的首次中日高层经济对话,要求中国提升对外开放度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然而现有的数据却表明,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程度已有显著提高。商务部在11月27日发布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报告称: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领域(含银行、保险、证券)实际使用外资211.39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30.4%。

      按照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对服务贸易领域所作的承诺,中国将开放《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总共160个小类中的100个门类,占服务贸易部门总数的62.5%,开放程度已接近当今发达国家的水平。

      另据报告统计数据: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141家,占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17.2%,比2005年上升0.28个百分点。至少从总量上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利用外资的规模已经相当巨大,事实上已经开始从单一引入制造业向制造与服务业并重的方向转移。中国所作出的承诺正在逐步兑现,并且总体上这一趋势有加速的倾向,2006年服务贸易实际利用外资比2005年提高11.1个百分点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我们无意回避对外开放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如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等。考虑到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仍处于不断改革完善之中,现实中存在的一些摩擦短期内恐怕还难以得到圆满解决,西方发达国家对此应保持足够的耐心。

      欧盟贸易委员会委员曼德尔森在近期的演讲中宣称:欧盟的出口商和投资者们在进入中国市场和公司运营过程中仍然不断遇到问题。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一项年度调查声称:中国的政策缺乏透明度和一致性是在华经营的最大障碍。上述讲话反映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逻辑,却严重忽略了中国应有的利益。须知任何协议只有实现“双赢”才具备可持续性,中国在打开国内市场的同时,希望引入的是外部竞争者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并以此推动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并非如满清政府时代一味退让割地。

      以此为基准,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出现短期调整已是必然。环顾四周,许多国家在对外开放中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如韩国正是通过限制外资汽车、电子工业的进入等政策,促成了现代汽车、三星电子这样的民族工业支柱的崛起。

      此外,美、日、欧等西方国家垄断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带来的并不一定是中国政府所希望看到的充分竞争。相反,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之后采取的是赤裸裸的“斩首行动”——即垄断单个市场的行为,尤其在对中国原有细分市场行业主导企业的收购上,更是引起中国各界的高度警惕。如最近的“徐工事件”、“达能·娃哈哈事件”等等,外资进入所表现的垄断中国市场欲望不能不让国人高度担忧。如果此类事件就是曼德尔森们眼中的“运营困难”的话,那么我们宁可选择加大这些困难,而非简单妥协。

      事实上,欧盟反垄断机构素来是以积极高效而著称的。即便是微软、索尼、日立这样的跨国巨头也同样因市场垄断问题而被斩落马下。反垄断斗士在开放中国市场问题上不应持有“双重标准”,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所作出的承诺是建立在中外双方共赢的基础上的,西方国家如欲借中国加深对外开放之名,行垄断中国内部市场、扼杀中国民族经济之实,是令国人所无法接受的。

      一如汇率制度改革,中国对外开放所要坚持的是“以我为主”,稳健,可控的原则。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将主动权转手于西方国家。(作者系金融学博士,独立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