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时事·天下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数据
  • D4:产权信息
  • D5:环球财讯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人物
    中国企业沙特“淘金”正当时
    利雅得吹来“中国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企业沙特“淘金”正当时
    2007年12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周良 沙特利雅得报道
      堵车也是利雅得“街头一景”
      在沙特一家石油公司工作的赛乐(图右)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李参赞说,投资沙特目前时机不错:

      沙特的贸易壁垒很少,像反倾销几乎没有,因为这里的民族工业除了石化之外并不发达,没有太多和我们构成直接竞争的同类企业。

      沙特城市建设正热火朝天,今年6月已和中方签署了一个工程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特许中国公司参与工程直接投标。

      2005年加入WTO后,沙特已经允许外资建合资银行(可控股60%)或者分行,但是中国的银行还没有,沙特也非常希望中国的银行进来。

      沙特电信等行业也在逐步开放,现在已经发了3个外资执照。还有零售业,沙特约定在2008年开放,并且持股比例可以达到75%。

      ■人物简历

      李雁林,现为中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1969年-1972年,黑龙江省呼兰县西井中学任代课教师;1972年-1975年,就读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后就职于黑龙江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1998年-2003年任黑龙江省外经贸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后出任黑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党组成员。2002年7月商务部派其驻科威特使馆经商参处工作,现为驻沙特经济商务参赞。

      ⊙本报记者 朱周良 沙特利雅得报道

      

      在油价不断高涨的今天,海湾国家日益吸引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作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同时也是海湾地区国土面积和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沙特阿拉伯的经济近年来迅速发展。在2005年12月成为WTO正式成员后,沙特经济更是迎来了“第二春”,预计今年全年的GDP增速将达到5%。沙特经济被认为是处在历史最好时期。

      伴随着沙特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和沙特两国关系也持续升温,特别是在去年沙特国王阿卜杜拉首次访华营造的良好氛围之下,中沙两国不仅在能源贸易方面保持和巩固了密切合作,在整体双边经贸和投资领域也取得了飞速的进展。趁着到利雅得参加第三届欧佩克峰会的间隙,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驻沙特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从他的视角,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沙特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以及中国企业在沙特的潜在机遇。

      

      沙特经济正处史上最佳

      在沙特,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到处是大型建筑工地。除了石油生产,铁路建设也已经展开,机场、码头、公路、桥梁、房屋、学校、医院等建设都热火朝天。

      “沙特经济现在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李参赞这样评价当前沙特的经济状况。

      李参赞介绍,沙特是海湾国家的重要成员之一,是海湾六国的领头羊,因其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在海湾地区乃至中东和西亚非洲地区都是老大。沙特石油储量占世界25%,全球排名第一,产量应该也是世界第一,只是在去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超过了沙特。

      在去年,沙特的GDP达到3500万美元,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油价大涨,二是改革开放。这几年,由于自2003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显著上涨,从30美元左右涨到接近100美元,油价持续上涨无疑给沙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沙特经济的加快发展也与当地政府的政策调整有关,特别是经济对外开放。沙特在2005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一年多来,沙特也基本兑现了经济方面的承诺,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加大。

      沙特经济学家预测,今年沙特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5%,全年财政盈余将达到2500亿里亚尔(约666.7亿美元),外汇储备将达到1万亿里亚尔(约2666.7亿美元)。

      鉴于石油行业在沙特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沙特在石油上游产业也就是钻井、勘探和开采方面是绝对政府垄断的,不允许外资参与。

      李参赞还指出,近些年来沙特也开始更加注重发展非石油经济,现阶段都是一些和石油有关的产业,大多是石油的副产品。沙特的石油是完全归国家垄断,由阿美公司来经营,而非石油经济则主要在石化行业,主要的经营企业是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由于国际需求很大,沙特的石化产业近年来的发展也很快,目前的产量已达到4000多万吨,包括聚乙烯、聚丙烯以及其他的塑料原料等,种类比较多。

      

      中沙经贸渐入高潮

      “中沙两国政治关系非常好,特别是在去年两国领导人的高层访问后,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达到一个高潮,对整体双边经贸发展非常有利。”提到中国与沙特的双边经贸发展,李参赞非常乐观。他表示,从当前总体状况看,沙特经济在未来至少还可看好五年,甚至十年。“这主要还是基于石油,普遍的看法是,油价在未来一段时间不大可能跌到50美元以下,而沙特石油的开采成本又非常低。油价如果能够稳定在较高水平,沙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有了保障,因为沙特有90%的收入来自石油。”

      “在贸易方面,中沙贸易发展非常快。”李参赞说。在1990年建交初期,中沙的贸易额为2.9亿美元,去年已经达到201亿美元,其中对沙出口是50亿美元,进口是150亿美元。

      “我们进口原油比较多,还有石化产品,中国是沙特石化产品在东亚的最大买家。”李参赞介绍,沙特最大的石化企业SABIC在上海、广州等好多中国城市都设有销售网络。2005年,对中国的出口排在沙特对外出口的第四位,次于美国、日本和印度,去年已升至第三位,因为中国近年的石油进口增长很快。

      值得一提的是,在沙特对华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中国对沙特的出口也在快速上升。今年到9月份,中沙双边贸易达到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对沙出口已突破去年全年水平(50亿美元),同比增长60%,进口122亿美元。

      李参赞分析,中国对沙特出口增长快的重要原因,是沙特经济建设加快带来巨大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等方面的需求,再加上中国在沙特有很多大型建设项目,进口了不少设备。

      “我们估计,到年底,中沙贸易最低可达240亿美元甚至25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到沙特的进出口是中国对西亚非洲地区进出口的第一位。”

      据沙特2006年统计,中国的进口在沙特总进口中的排名,已经从2005年的第四位一跃增长到第二位,超过了德国和日本,去年一年就实现“二级跳”,仅次于美国。

      中国对沙特的出口结构覆盖范围很广,除了传统的服装、纺织品、鞋类、箱包、日用品,还有机电产品,电脑、IT产品、重型设备等,超市里相当大一部分商品都是中国产的。

      “我们这几年了解下来,沙特对于中国产品质量的提高还是非常认同,两国的贸易互补性非常强,我们要石油,他们要我们的日用品。”李参赞说,“这里的贸易壁垒很少,像反倾销几乎没有,因为这里的民族工业除了石化之外并不发达,没有太多和我们构成直接竞争的同类企业。但沙特对进口商品有一个要求,就是在价格方面要具备很强的竞争性,价格要非常低。”

      

      中国企业在工程承包市场打开了局面

      沙特经济飞速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建设方面的需求,这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企业创造了很大的机遇。

      据中国驻沙特大使馆提供的资料,2004年前,中国在沙特的企业比较少,工程承包(包括劳务)的合同总额也就5亿多美元,完成的仅2亿美元。而到2004年后,随着沙特经济形势好转,中国在沙特的工程承包有了很大突破,现在已有43家企业,有独资、合资和代表处等各种形式。

      具体来看,中国企业在沙特的工程建设方面首先是石油上游的服务贸易,包括钻井和勘探等。“这些服务过去都是西方一统天下,中国一直进不来,经过不懈努力,现在中石化和中石油等9家企业已打进这个市场。”李参赞对记者说。

      除了上游,2005年开始中国企业也在沙特涉足石油工程建设、炼厂和石化联合体的建设。现在中石化的几个公司都已进入这个市场。

      据大使馆统计,在石油上游和下游,中国企业在沙特在建的项目一共有21多亿美元,成为中国石化企业在沙特的一个亮点。

      第二个方面就是生产厂建设。2004年年底开始,中材国际等公司陆续进入沙特市场,已经拿了9个项目,建设10条水泥生产线,总额将近20亿美元,最高产量为日产1万吨。有的项目已经竣工,沙特对中国企业建成产品的质量、建设周期和价格的竞争性都非常满意。而这些水泥生产厂的建设也带动了中国的设备、原材料和技术的出口。

      用李参赞的话说,中国公司在沙特的工程承包市场算是“打开了局面”。

      更可喜的是,沙特和中方今年6月签署了一个工程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特许中国公司参与工程直接投标。按照沙特法律,沙特的公路、桥梁以及市政建设等不允许外国公司直接参与投标,只能通过分包的形式,当地公司中标以后再分包给中国企业,但这里面有很多弊端,价格、资金回笼、工期都很难控制。

      不过在去年,阿卜杜拉国王访华后,对中国的建设工业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中国企业的建设成本低、质量有保证并且建设速度快,符合沙特方面的要求。

      “现在我们正在准备给沙方推荐一些公司,因为我们商务部推荐一个公司,就不再需要沙方的资格审查,不然还要参加独立投标,我们准备在年底就把名单报上去,明年有望有更多中国企业参与沙特的工程建设。”

      

      投资沙特前景美好

      相比贸易和工程建设,中国和沙特相互之间的投资总量仍比较少。据李参赞介绍,不包括中石化目前在沙特的一项天然气风险投资,中国企业对沙特投资也就不到1亿美元,而沙特对中国的投资也就八、九千万美元。“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企业缺乏对沙特投资环境的了解,我们经过调查也的确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沙特2000年才发布投资法,主要集中在两个工业区,沙特在建5个经济城,这应该说也是给我们更多的机会。”

      “我个人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到沙特去投资石化产业。”提到中国企业在沙特的投资机会,李参赞非常肯定地说。

      沙特的石油上游市场是完全对外封闭的,目前对外资开放的主要是石油的中游(炼厂)和下游(石化),这也是沙特近年来重点发展的行业。包括美、日、法等国的大型石油公司在沙特石化行业近年来的投资都比较大,比如法国的道达尔,美国的埃克森美孚,日本的住友等,但是中国还是空白。

      为什么要到沙特来投资石化产业,李参赞分析说,最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是沙特的油气资源供应充足,在这里建厂可以就地取材。另外,如果通过合资等方式,我们在油价方面可能也会获得一定的优惠,原材料成本更低;第二,沙特的能源价格很便宜,投资工厂要用电,沙特在电价方面对外资是国民待遇,1度电人民币1毛多钱,在国内工业用电差不多1块;第三,中国本身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就很大,如果在沙特投资建厂,我们还可以将一部分产品返销国内;最后,在环境污染方面,在国内建厂面临的环保压力很大,但沙特土地广阔,只要达到他们的环保标准,沙特其实非常欢迎中国企业来建厂。

      当然,除了石化,沙特经济发展带来的其他投资机会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加入WTO后,沙特的各行各业都更加开放。

      比如金融业开放,据李参赞介绍,现在沙特已经允许外资建合资银行(可控股60%)或者分行,但是中国的银行还没有,沙特也非常希望中国的银行进来。保险方面也与银行类似,并且已经批了7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沙特开合资公司或分支机构。

      在电信等敏感行业,沙特也在逐步开放,现在已经发了3个外资执照。还有零售业,沙特约定在2008年开放,并且持股比例可以达到75%,不过前提是资本规模最低有2000万里亚尔,大概500多万美元。此外还有运输、航空等也都在逐渐向私营和外资开放。

      

      也需提防“水土不服”

      沙特对于中国企业的机会固然不少,不过李参赞也提醒,在有些方面,到沙特投资或是办事还是要熟悉当地的规矩和习惯,以免“水土不服”。

      在沙特,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备,尽管老百姓的贫富差距也很大,但再穷的人也有生活保障,有免费教育、医疗,住房也没有什么问题。正因如此,沙特人都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即便工作也只会选择银行、政府机构和大型国企等。

      沙特现在失业率很高,今年估计会达到12%。为此,政府不得不强制要求来这里投资的外资企业雇佣一定比例的本土员工,不同行业要求不同,但最低也有5%。在石化行业,本土员工的比例必须达到40%甚至更高。

      除了在人员上要求“沙特化”之外,当地人办事拖沓的习惯也是外国人需要努力适应和做好心理准备的。沙特人对人对事很热情,这一点所有到沙特的外国人都深有体会,对中国人尤其如此。不过,很多时候你得保持充分的耐心。

      记者在沙特几天就对此深有体会。为了办一张进入欧佩克峰会会场的通行证,记者被迫反复拍了四次照片,最后终于在会议开始前半小时拿到了卡片。

      “这一点看似小事,但实际上是个非常大的问题。”李参赞坦言,“搞一个工程,他们可能因为一个小事耽误10天、20天甚至是一个月,你说这个工程得受多大损失。”不过,反过来,沙特人自己要办事却比谁都急,一天都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