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本土化的综合性银行”
⊙本报记者 袁媛
时值中国履行WTO协定承诺,实现金融业全面开放整整一年。在这一年里,外资行“落地”成为了本地法人银行,身份的转变让外资行有怎样的变化,外资行是否已经克服了外界所担心的“水土不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友利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金大植。
上海证券报:马上就是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一周年,作为刚刚正式成立本地法人银行的外资行,你觉得友利银行(中国)这个身份的改变给贵行带来哪些变化?在业务上取得了哪些成绩,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金大植:法人银行的成立,让我们可以在中国更好的开展业务,尤其是扩大业务范围。以往友利银行在中国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外资企业,其中以韩资企业为主,再就是在华的韩国侨民等,现在,随着法人银行的成立,我们可以为更多的中国企业和公民提供友利优质的金融服务。我们在11月初已经向中国金融监管当局提出人民币业务申请,目前正在审核当中。
对于在中国市场上寻求发展的外资银行来说,大家面临的困难应该都是相似的,比如说存贷比的规定,外资银行的网点数量不够多,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人才,对于外资行来说,有丰富的中国本土金融经验的人才是比较匮乏的。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外资行是否已经克服了外界所担心的“水土不服”?您怎么看待和评价目前外资银行的本土化进程?
金大植:中国有句成语 “南橘北枳”,外资银行来到中国,如果不能很好的推进本土化经营的话,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反过来,本土顾客对于外资银行的了解可能也有限,他们也想知道这些外资银行到底能为自己带来哪些特色服务。
中国市场发展很快,尤其是金融市场,对全球市场都足以产生重要的影响。外资银行在中国推进本土化经营,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推进国际化战略。法人银行的成立,只是外资行本土化进程的开始。我个人以为,随着中国政府政策的逐步调整,还有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对于多数外资银行来说,他们在中国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把友利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打造成一家“本土化的综合性银行”,是我们在中国市场上的最大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