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路演回放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路演回放
  • 9:价值报告
  • 10:观点·评论
  • 11:时事·海外
  • 12: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房地产周刊1
  • C10:地产投资·聚焦
  • C11:地产投资·指数
  • C12:地产投资·指数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1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特别报道
    流动性过剩难以根本扭转 货币政策面临艰难抉择
    从紧货币政策如何“从紧”
    特别国债对冲流动性作用或加大
    美国经济走势
    将影响中国流动性状况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紧货币政策如何“从紧”
    2007年12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央行8日宣布今年以来第十次且最大幅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而拉开了实现从紧货币政策的帷幕。分析人士预计,在方向上,央行的货币政策将比今年下半年以来的适度从紧更加趋紧,而在工具选择上,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明年货币政策如何从紧,已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稳健的货币政策到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再到明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操作上是渐进的,货币政策很难有转折性的操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专家彭兴韵表示,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比,明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在方向上体现出更加紧缩趋势。

      彭兴韵认为,今后的货币政策如何使用,还要看未来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一定就会出现连续加息。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以及加大窗口指导等措施都有可能。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明年货币政策“从紧”,事实上用“更紧”比较准确。因为2007年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从紧的。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提升利率,全额对冲外汇流入,定向发行票据,特别国债的发行等等,组合的货币政策是前所未有的从紧态势。估计所有的货币政策工具都可能在2008年的调控中充分使用。

      不过,专家指出,目前通过提高利率以抑制流动性过剩这一惯用手段,正因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面临更多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认为,在五次加息后继续加息势必进一步刺激外资涌入,从而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近期以来,相比于央行连续使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回收流动性这一调控手段,央行选择加息来调控信贷的次数明显减少。尽管市场对央行加息预期不减,但自9月份央行年内第五次加息以来,已有近三个月没有使用这一货币工具——这与此前频繁的加息频率形成鲜明对照。

      彭兴韵认为,由于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中国的利率政策所受到的牵制越来越大。近期央行并没有因为目前“几个数据”依然偏高而立即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体现了央行在经济形势面临不确定性因素加大的环境下货币政策决策的谨慎性,也反映了央行正试图通过加强利率与汇率机制的协调配合,完善我国的货币调控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2日在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说,美联储利率调整会对中国货币政策产生“不小的影响”,对此央行会认真给予考虑。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的报告认为,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将面临传导机制不够畅通、独立性受制于国际资本流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虚拟经济快速发展冲击调控目标基础等四大挑战,预计汇率工具将在2008年“唱主角”。

      左小蕾认为,明年汇率机制的灵活性应该会进一步加大,至于汇率是否成为从紧政策的一部分,可能要做具体分析。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