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信息披露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时事海外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时事天下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公司调查
  • B5:海外上市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专版
  • D6:产权信息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钱沿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钱沿周刊
    年底收官阶段 如何管好手中外汇
    东亚银行QDII新品
    利财通系列4上市
    中信银行
    基金计划9号发售
    在外资行当回“贵宾”
    专家建议:慎待银行创新理财产品
    联泰大都会推
    两款电话保险产品
    中行发行最新一期汇聚宝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专家建议:慎待银行创新理财产品
    2007年12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见习记者 涂艳
      徐汇 资料图
      ⊙见习记者 涂艳

      

      今年10月,银行终于接受了私募向其伸出的“橄榄枝”,光大银行率先推出了百万元门槛的私募基金理财产品。究竟是私募借道银行获取优质客户,还是银行借力私募吸引高端客户尚无定论。目前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放松”调整,一波私募和银行合作推理财产品的热情似乎一点也没有受到严冬寒气的侵袭。

      但是理财专家表示:该类理财产品由于监管存在真空,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都难以得到保证,到期收益的稳定性是难以和以往的信托理财产品相较的。

      首先,银信合作推出的理财产品门槛最低可以达到5万元,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银信联姻”的结晶因解决了部分投资者资金羞涩但投资欲望强烈的苦恼而备受关注。一般来说,虽然银行信托产品有保本和非保本型的,但是较高的收益率还是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

      而最近光大银行试水与私募合作推出的“另类”信托产品,虽有银行理财产品之名,但行信托之实。该产品门槛高达100万元,与普通私募的门槛不相上下。业内普遍认为这是私募基金和银行间的利益共同品,毕竟对于银行来说可以满足部分高端客户的投资需要,为有名无实的私人银行业务注入新的活力。而对于私募来说能最大限度地挖掘银行的优质客户又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传统银行信托产品与银行私募产品并无太大区别,他们都将银行募集的资金信托化。“最大的区别还是在资金流向上,原来的银信产品是将资金放在信托公司账户中,由信托公司完成信托计划并向受益人分配财产收益;而现在除了银行和私募基金,该产品要成功运作仍然脱离不了信托公司。只是,由于私募没有银行监管账户,他们只是作为投资顾问参与,而银行募集到的资金是存放在信托公司,私募收取一定的顾问费。”深圳某家银行理财师表示。也就是说,私募行使的是操盘手的权利。

      但是专家认为,私募基金难以具备像公募基金一般的专家团队、操作流程和监管体系,毕竟私募常常是几个操作行家的“英雄会”,不能与公募基金的团队智慧相提并论。同时,处于阳光下的公募基金监管强度颇高,这点也是私募难以匹敌的。也就是说,如果再有类似产品推出,投资者千万别被强大的宣传攻势打晕,要在在全面了解风险后再做投资配置。